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煤化工投资掀起热潮 联产系统成为战略方向
2009-12-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甲醇 二甲醚 煤化工
    基于我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特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石油替代战略,与之密切相关的煤化工产业异军突起。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各地煤化工项目蜂拥上马,动辄投入过百亿元,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煤化初级产品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这些煤化产品价格暴跌,行业开工率严重不足。
    近期在西部一些地区发现,在宏观经济逐步企稳、商务部强力反倾销等利好推动下,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煤化产品市场缓慢回暖。在此背景下,又一批煤化项目竞相开工或扩产,甲醇、二甲醚产能过剩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煤化项目投资热情高涨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持续攀升,煤制甲醇以其成本优势,演绎出一波持续6年的大牛市行情。高峰时每吨煤制甲醇纯利润达到几千元,一些地区上马煤化工项目的热情高涨。
    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地区,从2006年至2008年间就上马了大唐多伦煤制烯烃项目、新奥集团二甲醚项目、包头神华煤制烯烃项目、通辽煤化工乙二醇项目、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伊泰集团间接法煤制油项目等煤化工项目33项。2008年内蒙古煤化工产业投资达420亿元,占到化工产业总投入的37.6%。预计到2010年内蒙古甲醇产能将达到540万吨。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不得不给疯狂上马的煤化工项目泼冷水。今年9月底,国务院批准并转发了十部委上报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表示,今后对煤化工行业项目管理将实施严格审批,已批未建的要停。今后三年要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甲醇等煤化工项目。
    然而,由于煤化工产业投资强度大,拉动GDP效应明显,在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速的政绩压力面前,各地上马或扩产煤化工项目的热情依然高涨,其中很多项目都是以国内最大或世界最大的规模目标进行规划的。
    科学规划推进煤基多联产
    专家表示,地方政府争上“煤化工”,除了看中项目本身巨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外,更希望以大项目为龙头,带动区域内化工产业上、中、下游的全面发展。但煤化工是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产业,同时还面临着技术、市场和资源环境的约束。近期国际原油价格重新站上80美元/桶,作为替代品的煤化工将重现生机,在此背景下,一些煤炭资源产地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顾生态环境、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现实,不注重能源转化效率和全生命周期能效评价,出现了盲目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势必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产生潜在负面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认为,通过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及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可得出结论,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能源主力。以煤的气化为龙头的电、化、热、气联产系统,应成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国家应通过宏观政策杠杆,打破煤炭、化工、电力行业界限,尽快建立大型的示范煤基多联产装置并加快推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则表示,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应当遵循四个原则:在布局规划上要强调产地原则、规模经济和宏观调控,把“三西”地区(内蒙古西部、山西和陕西)作为煤化工规划发展的重点;在资源配置上,要尽量做到煤化工用煤不与发电、民用等其它产业相竞争;在发展重点上应规范发展电石、焦炭等高耗能产品,稳步发展甲醇体系的新型煤化工产品,科学发展煤制油以及煤基多联产;新上项目必须满足生产用水、交通运输、环境容量等必备条件。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