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种化工系列原材料遭欧美出口限制
2009-11-25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反倾销 轮胎 化工产品
一边以“反倾销”“反补贴”为名将中国制造的鞋和轮胎拒之门外,一边却指责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虽然中国已断然拒绝美国、欧盟和墨西哥的无理要求,但西方国家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的这种“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做法,值得引起人们的警惕。
本月初,美国、欧盟和墨西哥要求世界贸易组织设立专家组,审理和裁决所谓中国限制原料出口的问题。他们指责中国对焦炭、金属硅、镁等用于钢铁、铝和化工产品生产的9种原材料进行出口限制,从而推高了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并使得中国相关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了“不公平优势”。
上周五中国拒绝了美国、欧盟和墨西哥提出的设立专家组的要求,并重申出口管理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限制个别原材料的出口符合世贸组织规定。
作为原材料主权的拥有国,作为理论上占有主动权的出口国,中国政府对相关资源作出出口管理的规定完全属于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经济行动。
早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中就有明文规定:如果WTO成员认为,某一种资源或者某一种资源性产品甚至这种资源性产品的加工性的出口如果过度,带来本国资源的枯竭,或者是环境污染过度严重,WTO成员国有权对这种资源的生产、销售、出口采取相应的出口管制和出口限制。
众所周知,许多稀有金属的开采过程都伴随着高污染和高排放。以焦炭为例,每生产1吨焦炭,就会有200立方米的焦炉煤气排放到大气中,其中包含2克高致癌物质苯并芘。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吸入不到一克就会非常危险。除此之外,焦炭生产还会严重污染水资源和土壤。
正是近乎猖狂的焦炭开采使得山西省临汾市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而按照世界银行的一项规定,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城市,在中国的工业区域可以找出20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张军生认为,面对环境欠账,如果中国政府再不坚决刹住资源开采出口的油门,必将对本已脆弱的生态平衡造成更大的打击,同时势必拖累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步伐。
正是出于保护环境和抑制部门行业产能过剩的初衷,中国政府于2008年对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加征40%的关税。这样的措施既是对中国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
而就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召开前一个月,美国和欧盟一方面对中国减排目标施压,另一方面为了自身战略经济利益而要求中国提高“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绝口不提环境代价,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对于稀有金属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各国都心知肚明。中国规范和限制对这些资源的开发正是本着永续利用资源的目的。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虽然曾经承诺取消一些出口产品的税费,但是有84个产品除外,其中包括很多原材料。同时,《1994年关贸总协定》规定,有六大类商品出口国可以通过数量限制调节出口,其中就包括可枯竭的矿产资源。
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限制几乎是WTO所有成员的一致性行动,许多发达国家对本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更是倍加珍惜呵护。
美国拥有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但从不轻易开采本土资源,而是依赖进口。美国还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并明确规定绝大多数木材不准砍伐出口。
自然资源总体并不丰富的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的煤矿年产量曾达到过5000万吨。但是为了保护资源,日本关闭了自己的所有生产型煤矿,仅保留了北海道的钏路煤矿用于保存技术。2007年,其煤炭年产量就只有60万吨,其余全部依赖进口。
张军生指出,涉案的原材料中有不少广泛用于国防、航天领域,对美国的国土安全以及高科产业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在当下资源为王的时代,如何稳定中国这个世界上稀有金属储量大户从而充实自身的战略储备,稳定资源型产品的供给,是美欧不容小视的课题。
联合金属网焦炭行业分析师王玲认为,美欧为了自身利益甚至可以摒弃自身逻辑,在两年内作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判断。2007年,为抑制大量中国产的廉价焦炭涌入,欧盟开始对中国出口的焦炭进行为期两年的反倾销立案调查。让人感到滑稽的是,调查还没有结束,欧盟又针对中国提高“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关税的举动于2008年开启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诉讼,指控中国限制出口。
在逻辑和利益之间,欧盟选择了后者。
美欧指责中国企业获得的“不公平优势”也是站不住脚的。在以这些稀有金属为原材料的制成品生产中,中国和美欧生产的产品鲜有重叠。比如在电脑制造领域,美国用硅生产CPU芯片,而中国仅生产鼠标、键盘一类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配件。两者都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何谈什么“不公平优势”呢?
中国已经为美欧提供了大量的廉价消费品,中国没有义务以自身的自然资源用光榨净以及环境污染为代价,再次为欧美提供同样廉价的资源满足他们的胃口。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