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下游企业各自的反应,中国化纤协会锦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邓军告诉记者,反倾销是一把双刃剑,就目前来看,初裁结果的出台对于切片企业无疑是有利的,但是势必会对抽丝企业尤其是高速纺丝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他预测,抽丝行业可能要面临一次洗牌,规模小的抽丝企业有可能被淘汰出局,洗牌对于整个锦纶行业发展也许是必要的。
补齐产业链 全行业协调发展
锦纶行业通过反倾销进行自我保护已经不是先例,但是反倾销的结果往往会影响到锦纶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而且正面作用很难兼顾锦纶全行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整个锦纶行业,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促进全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就成为摆在行业协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邓军秘书长告诉记者,己内酰胺、切片、抽丝分别是锦纶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近几年来中游锦纶切片行业处于全线亏损的状态,其中一个制约因素就是上游己内酰胺产能和质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据邓军秘书长介绍,国内己内酰胺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下属南京东方化工(现由荷兰DSM控股)、岳阳巴陵鹰山石化、石家庄化纤3家生产企业手中,甚至形成了垄断。这三家企业曾经在2003年对原产于日本、比利时等国的己内酰胺提出反倾销诉讼,结果商务部做出征收5%~28%不等的反倾销关税的终裁,时限为5年,5年间国内己内酰胺生产有所增加,截至目前三家企业每家年生产约14万吨,但是产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需求,35%的己内酰胺仍需依赖进口。由于国内己内酰胺存在巨大市场,2007年,浙江恒逸化纤公司斥资20多亿,与中国石油化工公司合作,购买其技术,建了己内酰胺生产线,但是两年过去了,项目几近停滞。
此外,在这5年间由于征收反倾销税,及己内酰胺进口关税倒挂,中游切片企业全线亏损。进入2009年以来,中游切片企业在经历了亏损后,便提出了此次反倾销调查申请,商务部也做出了初裁,这对于切片行业十分有利,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但是下游抽丝行业则会遭遇一番阵痛,面临整合,产能将会集中到大的企业,比如全球最大的抽丝企业力恒锦纶。中国化纤协会出于对整个行业协调发展的考虑,也在积极帮助下游抽丝企业,比如此次反倾销中,就组织企业到商务部反映,曾经打报告要求将FDY高速纺级的切片跟工程塑料级的切片以及常规纺的切片分开处理,因为国内高端切片供应量明显不足。但是因为三种切片同属一个海关税则号,无法分开,这样只能是一刀切,都征收反倾销税。
针对这些情况,中国化纤协会锦纶专业委员会组织会员企业于10月28日在杭州萧山召开座谈会,探讨了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上升、贸易战扩大的趋势下,企业如何应对当前困难局面。最后达成四点共识:一、在经济复苏仍不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锦纶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凝聚力,增进上下游的配合,共同抵御各类风险。二、鉴于近年来锦纶长丝进口量增大,低价销售现象增多等情况,国内主要的锦纶长丝企业酝酿向商务部提出对进口锦纶长丝发起反倾销调查的要求,以维护国内锦纶企业的利益。三、加强行业自律,反对无序的低价竞争,增进行业内的价格协商,减少应收款,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四、在锦纶行业内引入对行业发展的预警机制,为企业的投资决策做参考,从而逐步协调锦纶产业链上下游的矛盾和各环节内产品结构的矛盾,提高锦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