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论文博士成为学历腐败的通道
近年来,官员读博蔚然成风与中国高校滥发文凭的现象合流。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曾感叹:“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
据《重庆晚报》2009年9月报道,西南大学研究生部相关人士曾透露,重庆区县党政一把手中,大约有一半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
如何看待官员读博的现象?在周光礼看来,官员普遍读博现象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如果官员真的爱上学习,比不学无术要好得多。但如果我们认为博士教育不仅仅是为学术职业培养人才,它还为经济、政治等领域培养高素质人才,那么官员读博士也未尝不可,毕竟所有公民都有接受博士教育同等的权利。”
别敦荣也认为,官员读博无可厚非,公民都可以接受教育,不能把官员读博一棍子打死。
他认为,追求博士学位的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现代反映,“大家都以为,拿到博士学位的人就表明是优秀的,社会中只有极少数人能获得博士学位,这使得这个学位有象征意义,似乎代表着学识与能力”。
熊丙奇也表示,官员如果有真才实学,愿意认真学习,求取真知,“对这种读博的,我也非常支持,但问题就在于很多都是来混文凭的”。
杨春时也早已对官员混文凭的现象深恶痛绝。在他看来,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动用公共财政占用高教资源,为自己的前途谋利,“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2010年,他由此提交提案,建议整治这一现象,清理官员读博,维护高等教育的纯洁性及公平公正。
杨春时了解到,读博的官员,很多都不经过正规考试,即使考试也是走过场。被录取后,动用公款交学费。读博后,基本不上课、不读书、不做作业,有的官员甚至一切让秘书代劳,毕业论文也是请人代写,为的就是混个文凭,作为日后晋升的阶梯。“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教育的公平性。”
熊丙奇认为,对于高校而言,为了谋取部门或个人的利益,把学位拿来换资源的利益驱动非常常见,“有些高校甚至主动拉官员来读博”。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身为副市长的全国政协委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曾有几所高校邀请他读博,有的学校甚至告诉他连考试都不用考,但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是大学教师出身,对学术还存有敬意。
在杨春时看来,要遏制高校滥发文凭、防止学历腐败,就必须堵塞通道,他建议取消论文博士。
他介绍说,厦门大学为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从2011年起,决定不再招收在职博士生。“即使是高校教师要来厦大读博士的,也必须跟原单位脱钩,把户籍和工作关系转到厦大,这是国内要求最严格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制止文凭腐败”。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有资料称,日本学界近年来也在探讨是否取消论文博士。
熊丙奇则认为,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今后的教育形式一定会越来越开放和多元,论文博士作为培养方式而言无可厚非。
但他认为,要防止论文博士成为学历腐败的通道,就应该在公开透明上做文章,“官员读博的信息一定要公开,包括原有学历如何,有哪些学术成果,申请学位时提交了哪些资料,学校的评审结果是什么,招录时都应该向社会公示。录取后,学费从哪里支出,选了哪些课程,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都应当向社会公开,只有全面公开才能防止腐败。”
王子成等人的论文则认为,对于论文博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应严格禁止“无证经营”,非试点单位应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三种入学方式招生,教育部应随机抽查,检查博士生入学试卷,发现作假的,要通报批评,甚至追究责任。
- 2013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论文博士奖学金项目留学候选人选拔开始 2012-08-03
- 关于遴选2011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论文博士奖学金项目留学候选人的通知 2010-07-14
- 中国博士质量折射培养制度矛盾 博士是学术草根 2010-10-08
- 南开大学将取消公费自费研究生培养制度 200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