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位:不必都办成北大
这位85岁高龄的教育家说,目前中国不少高校不知道自己的定位,精英高校拼命地扩招,甚至放大成教,办起二级学院;而职业院校更是都想升级,原本是专科的,要“专升本”,转而搞理论研究,招硕士、博士,办成北大、清华,甚至是“东方的哈佛”。照此发展,中国的几千万大学生将是一个类型。他指出,高校其实不必都办成北大,中国的2000多所高校一定要通过分类而明确办学定位。其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教育分类标准,我国的高校参照这一标准可以分为三类: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主要是重点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专业性应用型大学,主要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型院校,以职业教育为主,培养技能型人才。
特色:不求大求全而求精
潘懋元说,他经常能听到一些高校说,要经过多少年后赶上某高校,这种想法要不得。将别的高校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是在随大流,办校要另辟蹊径,避开竞争才是最好的竞争。前段时间,他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参观一所高校,校领导向他介绍的还是如何发展物理、数学学科,他告诉他们,他在当地走了一遭,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艺术很有特色,他告诉他们办学要重点办好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定有用武之地。他又到北京考察民办高校,一所是音乐学院,一所是文秘学院。在北京已有公办的音乐学院,历史很长,这所民办音乐学院避其锋芒,专办公立音乐学院不办的专业,“你搞高雅,我搞通俗,你搞古典,我搞现代”,相声、街舞等都进入专业内容,备受欢迎。对于南京审计学院在新发展规划中,突出审计特色,他十分赞赏。
质量:不用一样标准看待人才
他说,目前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评价不高,普遍认为质量下降。对此,他认为是由于扩招后学生数量上来了,但教育资源没有跟上。以师资为例,1998年扩招以前,高校教师和学生之比是1:8多些,而现在这个比例变成1:18多些,有的地方甚至达到1:20以上。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从解决师资等多个方面着手。
不过,他也指出,随着高校定位多样化,用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计划、教材、方法也不同,因此,对于不同人才评价的标准也应多样化。一位重点院校的教授评价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少,就是犯了用对重点大学学生的评价标准来评价高职学生的错误。人才评价上,研究型大学生应该是学问高深,高职生应适应市场需要,应用型大学生则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应用能力,既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又有发展后劲。
-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