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学杂费收据
一年高达数百亿元的大学收费,竟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是根据什么标准收的。“新华视点”记者最近采访了大量教育界人士,试图探究大学收费的标准,却发现这是一团乱麻。“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评估与分摊体系均存在问题,‘高校教育成本’如何计算没有清晰的标准,也没有经过任何科学论证。”多年潜心研究教育问题的熊丙奇教授说。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说,对学费有两种核收方法,一种是按实际成本,一种是按日常运行成本。考虑到中国国情和成本计算的复杂性,选取了后一种办法。有关部门对高校学生年均日常的运行经费进行过调研,高的超过1.4万元,低的在1万元左右,综合一下,按25%提取,每个学生每学年的学费定在3500元。
这样的核算方法当然有其道理,但是既然要分担大学生的培养成本,那么首先就应该有合理的“成本核算”。而只有在市场机制中确立的成本核算与价格才具有“合理性”。目前这种垄断条件下的“成本核算”,不仅困难重重,而且未必合理。
毋庸讳言,中国大学的效率并不高,这首先表现在大学自身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上。《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903.36万人,教职工130.3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1.84万人。可以看出,每个教师平均要负担7名学生,而国外大学师生比例通常为1∶16~1∶20。这仅仅是专任教师与学生数量之间的对比,而专任教师在大学教职工总数中仅占47%。将所有人员开支统统计算进大学生培养成本中,成本岂能不高?
大学的实际办学成本既包括刚性的管理成本,也包括软性的运营成本。随着扩招的持续,教职工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薪酬正是刚性成本支出的首要项目。而政府拨给大学的经费是以在校学生人数来定,与教职工数量并无关系,因此为了保障运营,大学必然会想方设法把这部分开支以学费方式转嫁于学生。所以才会出现大学逐年扩招,学费随之提高的现状。
在公立大学垄断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大学教育成本的高低完全是校方说了算,不管大学收费是“一个谜”也好,“一团麻”也罢,学生和家长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接受并分担这些成本。要改变现状,关键是要引进竞争机制。而目前大学教育中,最欠缺的就是竞争。
虽然各地陆续开办了1000多所民办大学,但是绝大多数只能发放国家文凭考试证书,而没有学位证书;有些甚至不能发毕业证书,只能发结业证书。这些限制使得民办大学的社会地位与公立大学相去甚远,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公立大学构成竞争。只有允许并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高等教育,才能使它们真正有资格、有实力与公立大学展开竞争,在竞争中确定出大学教育的合理成本。也只有具备了合理的大学生培养成本,才能谈得上如何去分担这些成本。
市场竞争最大的好处就是,面对质量相同的商品,消费者无需去计算商品的成本,只要货比三家,就不难作出自己的选择。如果给了老百姓自主选择的权利,不用教他们如何算成本,大学收费的谜团自然会被揭开。而如果毫无选择余地的话,看透了里面的奥秘又有什么意义呢?
- 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团队 Adv. Mater.:天然树环结构敷料可持续收紧伤口并加速伤口闭合 2024-11-25
- 吉林师范大学姜楠 ACS Mater. Lett.: 分子轨道水平上理解非传统全色发射聚氨酯的发光机理 2024-11-25
- Nat. Rev. Mater. 亮点报道 - 电子科技大学王东升/郑永豪团队:自适应光致变色 2024-11-25
- 高等院校研究生收费标准:硕士每年不超8000元 2013-05-23
- 部分985高校工程博士收费达六位数 2013-02-19
- 北京多所高校将率先试点按学分收学费 20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