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10中国高等教育十大事件盘点
2010-12-07  来源:科学时报
 
“根叔们”的出现:以学生为本情怀的回归
 
事件回放:
 
2010年夏天,“根叔现象”火了。
 
2010年6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李培根把近年来的网络热词来了个大串烧:打酱油、俯卧撑、哥呀姐的,贯穿整个典礼致辞,让校园内外雀跃不已。
 
“我此时的心情,或许你们经常传唱的一句歌词更能够表达: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2010年7月7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借用周杰伦的歌曲《千里之外》送别3118名本科毕业生。演讲中,周其凤引用了诸如“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隐形的翅膀”、“杜拉拉”等流行字眼。北大的学生们现在把周校长称为“凤哥”。
 
南开校长饶子和则以流行语态提醒学生们重视学业:“挂科可以补考,人生只有一次。”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毕业典礼上提到,意大利、法国作为上届世界杯的冠亚军,在小组赛早早被淘汰,无论名声、传统、天赋还是金钱,都无法让他们再向前一步,因为他们忘记了对球队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
 
点评:
 
有人指出,校长讲笑话,的确受欢迎。但一片欢乐之后,公众对校长致辞的期待不仅仅局限于“亲切”和“潮流”,更希望能听到治学之理、修身之道乃至兼济天下之法。打破旧八股远远不够,人们真正期待的还是能够代表大学精神的致辞。
 
“我总体认为这种现象应该是肯定的。这说明了现在的校长能够和学生更融合在一起,更亲近。”法学家、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的江平作上述表示。他认为,“根叔现象”的出现是高等院校改变“党八股”的一个体现。
 
《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一书作者李清川认为:“至少说明在中国的大学校长中,‘根叔’还很异类,‘根叔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认知中的大学校长角色,重新定位了校长与学生两个紧密却还遥远的群体的关联。”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李培根校长等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内容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这其实是因为其中蕴涵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和情怀的回归。
 
“从受欢迎程度和学生态度看,现在的毕业典礼还做得远远不够。”王旭明说,这几位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刮起了一阵大白话旋风,“这本是大学校长的应有之义,但现在却受到重视和吹捧,将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变成不同寻常,至少说明在校长演讲的话语体系中,确实存在着官话套话。”
 
王旭明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大学校长能在演讲时不仅仅使用网络语言,更要说大学生爱听的实话,以及他们走向社会之后可能面临的困难,也可以结合不同大学的传统和精神,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未来提出寄语,这样除了生动活泼之外,更会有一层深刻和永恒的意义,使演讲中不仅有热闹,而且有魂。
 
南方科大获准筹建:“去行政化”有多难?
 
事件回放:
 
致力于建成中国第一所“教授治学”高校的南方科技大学筹备三年半,2010年终于获得教育部批准筹建,但是还没有正式下发文件。
 
南方科大校长朱清时表示,获批复筹建对南方科大意义重大,将推动南方科大的教师招聘、学生招录等一系列工作。朱清时坦陈,虽然南方科大被海内外知名学者寄予厚望,但是由于没有被教育部正式批复,有很多学者仍然在观望。
 
2007年3月,深圳市决定筹建南方科技大学,目标是参照香港科技大学,建设成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并打算革新高校体制,建立“去行政化”、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制度。南方科大的这一探索,被中国教育改革者寄予厚望。2010年9月30日,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建设正式开工,预计首期工程2012年竣工。同日,55名应聘者参加了首批教辅、行政岗位的公开招聘考试。
 
据报道,南方科技大学(筹)教职和行政人员薪酬体系方案已经获得市政府的正式批准。根据方案,领军教授的年薪将从115万元起步,向香港知名大学看齐。
 
目前该校课程设置、教室安排都已准备就绪,一旦获批马上就能招生。“虽然教育部还未批准我们招生,但是拿‘准生证’基本没有悬念。”朱清时介绍,学校目前已经作好一切准备,包括课程设置、教室安排等。学校仍在积极申请争取近期招生,教育部一批准,就立刻开始招生程序。
 
点评:
 
一所备受瞩目的大学筹办3年还拿不到“准生证”,究竟卡在哪儿?有评论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鼓励高校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可“自主”到什么程度,却是需要分寸拿捏的。现在南方科大遭遇的尴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和深圳的关系要“磨合”,甚至要 “习惯”校长用一台电脑也要向深圳市政府报批的惯性;二是要向主管部门公关,想尽早拿掉“筹”字,必须按照行政化逻辑。想脱离行政化,却首先要仰仗于行政化的审批;立志于“去行政化”,却困于行政化的门槛。因为行政化的体制障碍而迟迟拿不到准生证,行政化给南方科大的“下马威”,让公众看到了教育“去行政化”是多么的艰难。
 
也有评论指出,在我们急切等待南方科大成立时,更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去关注南方科大的每一步办学是否符合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要求,当下的问题是,深圳和南方科大应将《大学章程》制订出来——这可让大家看到南方科大将建立怎样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体系。如果南方科大《大学章程》出台,而教育部门仍不批准其设立,这就是行政化以及表面改革但实质并不愿改革的问题了。
 
南方科大要成为中国高校改革的典范,制订《大学章程》是十分重要的起步。有学者表示,作为一所带有明显改革意图的大学,还要面临很多的未知数。比如,深圳领导换届、改变办南方科大的意图怎么办?朱清时不当校长之后怎么办?为避免这些未知数给学校的招生、教育教学、学术研究、人才招聘、校长遴选等带来麻烦,应事先对所有问题进行预估,建立保障大学财务独立性、办学自立性的基本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没有建好就仓促上马,会给未来的办学带来很大的风险。
 
清华学堂起火:一把火的反思
 
事件回放: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这句名言曾被无数次引用。
 
2010年11月13日,清华大学因大楼而“火”了一把。当日凌晨,正在修缮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华大学早期标志性建筑清华学堂失火。44部消防车、308名消防官兵耗时两个多小时才将大火扑灭。大楼东部部分屋顶被烧塌,过火面积达800平方米,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发生火灾的是清华学堂东南角的一部分,清华学堂的主体结构和主要立面未受影响,主要入口也完好无损。此次火灾中,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一期工程幸免于难,过火部分属于清华学堂二期建筑。
 
据北京市文物局初步评估,火灾对清华学堂的木结构造成了严重损毁,是北京文物古迹10余年来遭遇的最大一次灾害。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承认,清华学堂加固工程还未获批就发生了火灾。对于施工单位没有文物修缮资质的质疑,顾秉林表示,这是加固工程,施工单位有加固资质。
 
顾秉林还表示,清华学堂修缮工程何时复工,须等相关单位通知。复工后学校会加强管理,修缮工程工期应该不会受影响。
 
点评:
 
在清华大学二校门北面的大草坪东边,矗立着一座式样别致的二层楼房。此楼为德国古典风格,青砖红瓦,坡顶陡起,这就是“清华第一楼”——清华学堂。清华学堂作为早期清华的象征,始终保持着她那特有的历史魅力,留在了一代代清华学子的心中。
 
“真有些不相信,百年的老学堂,清华大学的象征建筑,怎么会起火呢?”火灾发生后,不少学生立马赶来,想亲眼求证。
 
一位老教师无比惋惜:“这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教室,是清华精神的源起。每个清华人,无论老少,有哪个不对这个地方有着或深或浅的感情。”
 
一位清华大学学生在博客里写道:“清华学堂那稀稀拉拉的绘图课桌,那吱吱呀呀的楼梯地板,那若隐若现的古旧霉味,一切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回忆和青春的记忆。而如今一把大火烧毁了清华学堂的建筑,烧得真心痛。”
 
2011年4月,清华大学将迎来100周年校庆。伴着清华园一同诞生的清华学堂,是记录历史和寄托“大师”精神的所在,更是清华作为一所大学的精神象征。她的象征意义远高于其实际功用。建筑终归是死的,如果没有灵魂,任何躯体都是空壳。
 
于是,对大学古建筑的保护就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即保护大学精神的寄托。
 
我们总是听说,某某建筑见证了何种辉煌、经历了多少沧桑、承载过多少光荣与梦想,这一系列的词句用的都是“过去时”。对过往辉煌的过度追忆,反而映衬了当下精神与现实的苍白。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历史和珍视传统的民族,当历史的遗迹不能得到很好保护时,人们难免会对今人继承优秀历史传统、发扬大学精神的能力产生怀疑。
 
一场火灾,使“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遭遇网友狂喷。网友的发泄可能不理性,但何尝不是人们的恨铁不成钢?
 
这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在清华园发生,还是让人看到清华作风浮躁的印痕。因为就在火灾发生的几天前,清华刚刚在清华学堂旁边举行了消防演习,不想几天后,这个曾经会聚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导师”的地方,就成了火灾的现场。
 
清华学堂这“冬天里的一把火”,能否让攀比成风、急功近利的中国高校从急躁冒进中“激流勇退”?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页]  [1]  [2]  [3]  [4]  [5]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