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芬高教论坛: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面临诸多挑战
2010-06-0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第二,根深蒂固的精英情结,影响了教育的理性选择。高等教育大众化,应以大众型高等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为主。但是我国民众对高职反映冷淡,精英教育观念仍然决定着人们的教育选择。这种精英情结导致了高校的盲目趋同,造成了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
 
第三,城乡二元结构导致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意味着受高等教育人口绝对数的增加,而且意味着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性别分布、阶层分布、地域分布等建立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面向农业发展的高等教育,培养适合农村需要的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第四,社会收入差距悬殊,使高校学费成了许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我国高校学生的学费及其他开支的主要来源是家庭收入,但高校学费与大多数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差距悬殊,这势必导致众多家庭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放弃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体制变革
 
与会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引起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多样性,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多渠道的高等教育结构网络。在形式结构上,逐步形成了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民办高等教育、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布局结构上,高等教育地方化趋势明显,布局向下延伸为许多地方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在层次结构上,中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在大众化进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专科层次在整体层次中的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
 
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出路,与会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鼓励大学开源节流,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渠道。大众化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成为世界性问题,解决这一矛盾要采取增收与节支两种办法。高校通过自主创新拓宽资金渠道,是弥补我国投入不足的最好形式。
 
第二,淡化精英情结,理性选择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多样化,但是我国特有的精英情结却限制了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大众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观念也要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逐步淡化精英情结,从孩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出发,进行教育选择。
 
第三,探索适合国情的高等教育体系。我国城乡人口的结构和城乡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从高等教育的入口和出口来看,城市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提高已经到了极限,大学生在城市就业的机会也非常渺茫,只有积极开辟农村的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要让60%以上的农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并在农村创造就业机会。高等教育大众化不能仅靠城市生源,更不能仅在城市就业。
 
第四,制定社会较低阶层可以接受的大学收费标准。国家可以适当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减免学费,加大投资,以吸引更多来自贫困家庭的生源。
 
刘智运建议,大众化高等教育要兼顾质与量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增长速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学改革,切实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另一方面,要建立大众化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不能将精英教育的质量观、评价体系平移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中。”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