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苏省与中科院倾力打造产学研联合创新样本模式
2010-05-1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梧桐林诚引高端载体

  建设重大研发载体,既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江苏创新体系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院省双方将共建创新载体纳入院省合作的重要范畴,紧紧围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布局,主动衔接江苏区域发展现实需求,先后合作建设了一批瞄准国际前沿、具有国家水平的重大研发机构或创新平台。

  目前,已重点建成或建设了两所(“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和“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两中心(连云港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无锡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5个共建转化机构(扬州、泰州、常州、南京、苏州)和8个共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40个所企合作研发机构和50个中科院院士工作站,形成了苏南、苏中、苏北全面布局,各类机构载体全面发展的态势。

  在院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研发载体建设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技术研究所已通过验收;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先后取得长脉冲绿激光血管治疗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功能酶标仪和自适应像差补偿视网模成像仪等一批重要技术成果;常州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与江苏企业共建10个研发中心,2009年已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无锡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已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声学所、电子所、微系统所、沈阳自动化所、安徽光机所等6个研究所分别签署了共建合作框架协议。

  这些创新载体的建设,填补了江苏在相关产业领域研发资源的空缺,强化了全省新兴产业创新载体建设布局,提升了江苏在纳米技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微纳传感网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

  高智支撑引领发展

  “导师计划”创业平台是中科院结合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技术转移转化的新模式,今年4月落户江苏太仓软件园之后,成为了院省合作的新形式。太仓有望通过3到5年的努力,吸纳200名左右的中科院高层人才到太仓创新创业,为地方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是引领科学技术发展和成果转化的原动力,江苏省政府和中科院都深谙此道。近些年,中科院根据江苏的地方产业特色,选派了多名高层次科技人员到全省各级部门和企业挂职,为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统计,近五年来,从中科院派到江苏挂职的干部累计达到70余人,其中在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泰州挂职有的22人。短短的最近两年间,高智人才就给江苏带来了巨大的数字回报:为地方引进项目数量达194项,引进资金总额48亿元,组织院地、所企对接活动205次,撰写并向政府、企业提交建议性报告80篇,14人次获得中科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表彰……

  而江苏各地也都积极开展了选派科技干部到中科院系统学习的工作。五年中先后有30余人在中科院挂职学习,科研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各地还主动利用共建载体引进集聚高层次人才。

  据悉,在院省共建的2个研究所、6个中心等8个载体中,中科院派驻了628人,引进人才589人,其中包括院士3人,杰出青年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4人,江苏省创新创业12人,博士354人,涉及纳米、物联传感网、新能源、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新兴产业领域。

  院省合作的过程中,中科院为双方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极大支持。五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为江苏培养了500多名研究生,培训了400多位各类专业人才;中科院联想学院举办的“中小企业CEO创新发展高级培训班”,仅2009年一年就为江苏中小企业负责人提供义务培训60人次。

  企业院士工作站是2009年江苏省产学研工作的一大创举,此举得到了中科院系统的积极配合。江苏建立的142个企业院士工作站中,有50个是中科院院士工作站,占35.2%;由此产生的人才辐射效应吸引了中科院54名院士、500多人的院士团队来苏创新创业。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