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张天柱团队在生物医药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上发表了题为“Assembled granular hydrogels loaded with growth factors for enhanc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in abdominal wall defect repair”的论文。该论文报道了载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微球模块在腹壁缺损再生上的应用。先前,相关的工作也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4435)。
由先天性破裂、创伤或肿瘤切除引起的腹壁缺损,会导致疝气等并发症。由于腹壁缺损是一种自身性的缺陷疾病,且腹壁伤口大、微环境复杂,一旦形成就很难自我愈合。干细胞疗法已经被证明在多种组织修复中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直接注射的干细胞存在归巢能力差和生存率低的弊端。在本论文中,他们利用动态共价键和共价键交联,通过“自下而上”的策略组装形成微球模块(组装GSD@FPs微球模块),此微球模块将MSCs递送至腹壁缺损部位,用于腹壁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图1)。形成的微球模块具有自愈合性、粘附性和可注射性(图2)。体内修复实验结果显示(图3),组装GSD@FPs微球模块能够降低伤口处的炎症反应,促进胶原蛋白的沉积,并显著促进了伤口组织处新生血管的形成。GSD@FPs微球模块中大量的GSD微球作为机械支撑,显著提高了新生腹壁组织的厚度。GSD微球在体内降解之后,组织逐渐重塑,同时观察到新生的肌肉组织的产生,腹壁组织再生良好。
图1. 组装GSD@FPs微球模块用于腹壁再生的示意图
图2. 微球模块的制备及其性质
图3. 微球模块用于伤口组织修复的效果评估
此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生杨柳新,张天柱老师为唯一通讯作者。该工作受到了苏州市科技局项目(SYG202343)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onrel.2025.113630
-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杜学敏团队 Matter:活性界面材料精准调控外泌体分泌促血管神经协同修复 2024-11-22
- 浙江大学杜永忠教授团队 Adv. Sci.: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嵌合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用于促进晚期糖尿病创面愈合和皮肤再生 2023-09-19
- 四川大学张兴栋院士团队王启光/樊渝江 ACS Nano:工程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新策略 2023-07-21
- 浙理工邵建中、黄益/蒙纳士大学San H. Thang《Small》:RAFT乳液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胶体微球构建液态光子晶体 2025-02-25
- 暨大刘明贤教授团队 Nano Today: 含有多酚@埃洛石的海藻酸盐微球用于益生菌递送和炎症性肠病治疗 2025-02-19
- 东华大学史向阳教授团队 JCIS:电喷雾制备核壳微球共递送纤连蛋白与白藜芦醇协同治疗急性肺损伤 2025-02-04
- 青岛大学周祺惠团队/附属医院卢云团队《AFM》:用于腹壁缺损修复的生物多功能水凝胶补片 202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