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软组织的屈曲和折叠不仅是细胞适应拥挤环境的保护机制,而且是更好履行其生理学功能的重要途径,如大脑、小肠内壁等通过褶皱增加表面积来实现相应功能。现有的研究中,生物软组织的失稳研究通常被视为静态或准静态过程,但它们在较短时间尺度上对动态载荷的响应仍然难以捉摸。最近,一项有趣的实验表明,上皮组织作为一层薄的活性软组织,在动态压缩下表现出迥异于惰性材料的屈曲行为。首先,在高压缩应变率下,它经历了高阶(如三阶)屈曲模态[图1(a)],这在软组织的静态力学研究中很少报道。其次,在一定的压应变范围内(ε≤0.35),屈曲形态可以自发地恢复到平面状态,这是传统屈曲或后屈曲理论无法充分解释的[图1(b)]。第三,变平后,上皮组织呈现出一定的张力恢复,这与屈曲惰性材料也有很大不同。此外,上皮组织与细胞都表现出惊人的标度律流变响应特征。目前,动态载荷下细胞与软组织等活性生物材料的变形行为和力学机制,特别是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下,仍然知之很少。
图 1 不同应变率下上皮组织的高阶屈曲以及自发恢复的后屈曲行为。
图 2 上皮组织受压屈曲后的应力演化全过程。
高应变率下软组织的高阶屈曲行为
图 3 软组织屈曲模态与应变率的解析关系。
软组织自发恢复的后屈曲行为
图 4 软组织自发恢复过程中,变平时间与加载应变和应变率的解析关系。
图 5 软组织变平后主动张力的恢复比与加载应变的解析关系。
不同应变和应变率下的应力演化路径
图 6 大范围压应变和应变率下软组织形态演化的相图。
以上研究成果以“Dynamic high-order buckling and spontaneous recovery of active epithelial tissues”为题于11月15日在线发表在固体力学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Solid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多尺度力学-医学交叉实验室博士生王欢,通讯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学徐光魁教授和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2509623003009
- 纳米能源所陈翔宇研究员团队 Sci. Adv.:基于位移电流的可穿戴式人体软组织断层成像技术 2024-12-22
- 西安交大徐光魁教授课题组 Nano Lett.:心肌梗塞病变进程精准评估的新力学指标 2023-08-18
- 西安交大唐敬达、哈佛大学锁志刚院士《Sci. Adv.》: 心脏瓣膜组织的抗疲劳机理 2023-03-07
- 浙大顾臻教授团队 Nat. Mater.: 冷冻干燥淋巴结制备免疫活性材料 2024-03-08
- 南开大学余志林课题组 JACS:开发了首例活细胞内耗散组装体系 2023-12-20
- 复旦陈国颂教授、上海交大崔文国教授《Adv. Mater.》:构建活性生物材料 - 操控鲑鱼降钙素的组装体形貌并提升其骨修复效果 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