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刘尽尧团队 ACS Nano:三重光声/光热细菌的构建与应用
2023-03-03 来源:高分子科技
微生物已成为极具潜力的治疗药物或药物传递载体。细菌作为光敏剂可以治疗不同类型的实体肿瘤,因为它们能够通过乏氧倾向靶向和定植肿瘤组织。例如,在激光照射下,定植于瘤内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或光合细菌可引发光热效应。此外,聚多巴胺沉积的减毒沙门氏菌以及细菌表面光敏剂纳米颗粒修饰的兼性厌氧细菌已广泛用于光敏剂的体内递送。毫无疑问,这些工作推动了可用于增强肿瘤成像和治疗效果的光敏剂的快速发展。尽管在该领域取得了令人兴奋的进展,但光敏细菌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单一和容易衰减的光热效应,较低光敏剂负荷导致的高细菌剂量或辐射强度,以及需要多次照射以实现成像引导或联合治疗。同时,有关细菌介导光敏剂瘤内分布的研究也鲜有报道。针对上述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刘尽尧团队报道了一种利用基因表达和表面修饰,将单色辐射介导的三元光声和光热系统整合到大肠杆菌BL21中,并探讨了其在光声成像引导下的肿瘤协同光热治疗方面的应用潜力。首先通过基因工程使BL21细菌表达黑色素,然后通过原位聚合在其表面形成吲哚菁绿和聚多巴胺的共沉积纳米颗粒。由于黑色素、吲哚菁绿和聚多巴胺在808 nm处均具有足够的吸收能力,集成的BL21细菌在单色照射后能产生稳定的三重光声和光热效应,为新型光敏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新思路。
该研究结果表明:酪氨酸酶编码的质粒DNA转入大肠杆菌BL21后,能产生胞内黑色素,再将工程菌与多巴胺及吲哚菁绿简单混合后即可在不影响细菌活性的条件下得到无辅料的光敏剂涂层。为了实现多重光声和光热效应,集成的一个关键步骤是黑色素与吲哚菁绿及聚多巴胺在808 nm处菌表现出足够的近红外吸收能力。在激光照射下,集成三元光敏剂的细菌具有强有力的光热效应。由于表达黑色素细菌的光声光谱与聚多巴胺相似,并且叠加了吲哚菁绿的吸收峰,因此三元光敏细菌实现了光敏剂的成功组合并产生三重光声光热效应。借助三元组合的协同效应与聚多巴胺的抗氧化能力,三元光敏细菌表现出优越的光稳定性。此外,由于BL21细菌的乏氧靶向特性,三重光敏细菌在肿瘤部位表现出良好的渗透和定植,可在瘤内均匀分布,且滞留时间长。注射安全剂量后,可产生均匀的成像信号,并在激光照射下充分加热肿瘤。在结肠癌和乳腺癌荷瘤小鼠中,三元光敏剂组合BL21细菌在肿瘤消退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本项工作提出了开发基于细菌的可用于成像引导治疗的新型光敏剂,并突出了三元光声/光热细菌在成像引导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3c00032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华南师大张振 JCIS:以聚多巴胺包覆纤维素纳米晶和MXene为光热纳米增强填料的液晶弹性体基光致软致动器 2025-05-12
- 四川大学高会乐教授 Adv. Mater.: 小胶质细胞膜包被的聚多巴胺纳米递送系统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2025-01-27
-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滑铁卢大学Yuning Li 教授 ACHM:温度可视化太阳能面料 - 让你在冬天保持舒适 2024-12-12
- 暨南大学罗丙红/丁珊团队 AHM:具光热效应和生物活性剂多效联合水凝胶“时序调控”治疗骨肉瘤相关骨缺损 2024-09-10
- 华南理工刘伟峰和广东工大邱学青 Green Chem.:吸电子基团效应对木质素的光热转化调控机制 2024-04-11
- 西北大学范代娣教授、惠俊峰教授和郑晓燕副教授团队 AFM:双离子辅助的轻度光热的可注射水凝胶为骨肉瘤相关的骨缺损修复带来的新曙光 2024-03-27
- 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华科大罗亮教授/李忠安教授 ACS Nano:分子共组装调控多阳离子光敏剂的聚集态实现肿瘤光热-化疗高效协同治疗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