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NPs)可通过被动或主动靶向策略实现在实体肿瘤中的靶向积累和药物递送,从而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减轻全身的不良反应。尽管许多NPs的抗肿瘤效果在临床前研究中得到了证实,NPs靶向肿瘤的递送效率仍然受到体内生理屏障、肿瘤微环境以及肿瘤异质性等多方面的阻碍。为消除NPs递送过程中的障碍,一些研究采用光热、超声等物理方法对肿瘤进行预处理,改善NPs的肿瘤递送效率。NPs与传统的肿瘤局部治疗手段——放射治疗(放疗)的组合应用由来已久,但在大多数研究中,NPs被用于负载具有放疗增敏作用的成分,增强放疗对肿瘤的杀伤作用。近年来的部分研究显示,放疗预处理有可能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改善NPs的肿瘤递送效率,为放疗与NPs的组合应用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近日,围绕这一主题,浙江大学周民团队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系统介绍了放疗预处理改善NPs递送效率的研究证据,总结了与肿瘤微环境改变相关的机制,并提出了该领域内目前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放疗不仅能有效地限制肿瘤生长,还能引起肿瘤微环境的变化,如增加肿瘤血管通透性(Vascular permeability)、降低间质液压力(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IFP)、诱导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促进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浸润等(图C)。部分研究认为,这些变化可能帮助增强了NPs的肿瘤递送效率,也有研究认为,这种递送增强效应与放疗剂量、NPs的类型/大小等因素有关。尽管目前的研究数量有限,研究之间的条件设置与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现有的证据仍提示,放疗预处理导致的肿瘤微环境变化,可能是增强NPs肿瘤递送的关键机制,值得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该文进一步提出,鉴于放疗可导致一系列细胞和分子层面的变化,例如上调PD-L1、MMP、VEGF等分子的表达,因此,主动靶向这类分子的NPs也有可能在放疗预处理后增加瘤内积累,这为主动靶向NPs的肿瘤递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会。
图A-B.NPs肿瘤递送在全身(A)与肿瘤微环境(B)中面临的阻碍[1]。图C.放疗预处理增强NPs肿瘤递送效率的可能机制。
浙江大学博士生张东晓与博士生何健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周民研究员为该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与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
参考文献:[1] M. Overchuk, G. Zheng, Overcoming Obstacle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cent Advancements in Nanoparticle Delivery for Cancer Theranostics, Biomaterials, 156 (2018) 217-237.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ddr.2022.114642
- 山东大学崔基炜教授团队 ACS Nano: 硬度可调的聚乙二醇纳米颗粒调节纳米-生物相互作用,增强靶向药物递送 2025-06-12
- 上科大叶春洪课题组 Nat. Commun.:超高等离子体手性光学信号的构筑及动态调控 2025-06-08
- 四川大学李建树教授/谢婧副研究员、大连理工孙文研究员 AFM:一种具有pH响应性和软骨渗透能力的超分子纳米颗粒治疗骨关节炎 2025-04-30
- 中科大王育才/蒋为团队《Nat. Nanotechnol.》:写进教科书级的发现,提出纳米药物肿瘤递送新理论 2023-09-15
- 中山大学吴丁财/黄榕康/郑冰娜/王辉团队 Adv. Mater.:具有长驻留性的可注射多孔炭纳米酶水凝胶实现肿瘤的协同治疗 2025-07-04
- 港中大(深圳)赵征 / 唐本忠团队 ACS Nano :多功能AIE纳米马达突破肿瘤屏障 - 实现精准光诊疗 2025-05-29
- 山东大学栾玉霞教授团队 Nat. Nanotech.:发现解决CAR-T细胞疗法实体瘤疗效受限的有效方法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