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荧光团在光通信、发光二极管、荧光防伪等前沿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合成新型有机荧光团并对发光机理进行深入探究是目前发光材料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超分子大环的不断发展,许多大环分子被用于设计和构建新型的发光材料。其中,柱芳烃具有对称的刚性柱状结构、特殊的富电子空腔和优异的主客体性质,因此被广泛用在发光材料的设计上。目前基于柱芳烃的有机荧光团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多步有机合成策略将荧光团修饰到柱芳烃骨架上,二是将供受体组件作为修饰基团对柱芳烃进行后期功能化,此时柱芳烃骨架作为空间隔断,使供受体之间产生空间上的电荷转移而发光,三是利用柱芳烃的主客体络合性质,引入有机荧光团作为客体分子,通过超分子自组装聚合发光。一般来说,以上方法无论在制备还是再生上都耗时耗力。因此,开发供受体型的柱芳烃发光主体具有重要意义。
图1. P5-2CN的荧光性质和在氰基类客体蒸汽下的气致变色行为
图2.(a)P5-2CN的化学结构;(b)晶体的光学显微镜图像(红框),P5-2CN的计算结构(右上)和单晶结构(右下);(c)P5-2CN的发光机制;(d)P5-2CN的分子轨道能级和电子云密度分布图;(e)P5-2CN的表面静电势和(f)P5-2CN的分子内空间共轭发光特性。
图3.(a)P5-2CN在不同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b)P5-2CN在THF/正己烷溶剂中的PL光谱随正己烷含量(fh)变化情况;(c)相对PL强度与fh的关系图(I/I0,I0表示THF中的强度);(d)P5-2CN在不同溶剂中的PL光谱;(e)P5-2CN在THF中的温度相关PL光谱;(f)相对PL强度和长波区发射波长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I/I0,I0表示200 K下的强度)。λex = 296 nm;浓度为10?5 M
论文信息
Intramolecular Through-Space Interactions Induced Emission of Pillar[4]arene[1]dicyanobenzene
Chun-Li Song, Zheng Li, Jia-Rui Wu, Tong Lu, and Ying-Wei Yang*
DOI: 10.1021/acs.chemmater.2c03025
https://doi.org/10.1021/acs.chemmater.2c0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