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锂具有高比容量(3860 mAh g-1)和超低的电极电位(-3.04 V vs S.H.E.),有望满足未来先进电子器件对高能量密度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受到密切关注。然而,锂金属电池的进步仍然面临锂枝晶生长和液体电解质的挥发、易燃易漏导致的安全性不足和循环寿命有限的挑战。目前,广泛应用的聚烯烃隔膜抑制锂枝晶的能力有限,与电解液的亲和力差,高温下热收缩严重,导致电池热失控。因此,迫切需要设计开发出一种多功能的电解质材料来同时克服上述问题,以开发高安全、高性能锂金属电池。
图1 原位聚合工艺制备共价交联“Ceramer”电解质的流程图和机理示意图
图2 末端环氧化的介孔纳米SiO2和其与PDOL共价交联后的物理化学特性
图3 组装的锂对称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电解质抑制锂枝晶的能力
图4 采用该电解质组装的LiFePO4//Li和NCM811//Li电池的长循环和倍率性能
图5 循环后的锂金属负极的形貌及XPS分析
从图5的SEM照片看出,复合电解质的锂金属负极断面没有出现崎岖松散的状态,表面也是相对光亮平整,没有明显的裂纹或凸起。对其锂表面进行XPS光谱分析,较弱的-SO32-/-SO42-峰和更强的LiF峰被检测到,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保护金属锂能力。
文章信息
文章题目:In-situ constructing “ceramer” electrolytes with robust-flexible interfaces enabling long-cycling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通讯作者:隋刚
通讯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sm.2022.09.022
通讯作者简介
隋刚教授 简介: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2002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清华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6~2008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和美国The Society of Advanced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Engineering (SAMPE) 学会会员、《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副主编、《复合材料学报》编委。研究方向包括:纳米复合材料、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回收利用技术、新能源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增材制造技术等。已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作为负责人承担过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863”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民口配套项目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的研究工作,相关成果获中石化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0年)、波音公司国际合作奖(2019年)。
- 深圳大学田雷 AFM:用于高稳定性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离子导电分子接枝可持续纤维素基准固体复合电解质 2024-05-10
- 北化曹鹏飞教授受邀《Sci. China Chem.》Highlight:通过陶瓷/聚合物界面高效传输锂离子的复合电解质 2023-03-31
- 江南大学刘天西教授团队 Small:MOF基纤维网络增强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实现高性能全固态钠金属电池 2023-01-26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酸辅助原位交联强化芳纶气凝胶实现力-热耦合多体防护 2023-09-26
- 上海大学李文/张阿方教授团队《Macromolecules》:原位交联聚合反应制备温敏树枝化微凝胶 - 构筑增强受限微环境 2023-06-06
- 安徽大学张文建/白玮和中国科大洪春雁 Angew: 聚合物纳米线制备重复率显著提高的普适方法 2022-09-15
- 江科大晏超教授/张恒博士 AFM:构筑强极性基团终端的水凝胶电解质助力无枝晶锌负极,实现高安全性水系锌离子电池 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