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记忆聚合物水凝胶 (SMPHs) 是一类智能软材料,结晶、超分子作用、离子配位、疏水缔合等可锁定聚合物链,固定临时形状,在受到外界刺激(例如 pH 值、温度、光和溶剂作用)时发生解锁、变形。SMPH在驱动器、仿生机器和生物医学设备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然而,许多 SMPH机械性能较差,特别是易发生膨胀,制约了其应用。研究制备非溶胀型高强韧水凝胶,是SMPH方向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常用的水凝胶增强、增韧策略往往影响水凝胶变形性能。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付俊教授团队使用胶束作为疏水缔合交联剂,制备了一系列高强韧、抗疲劳、响应型水凝胶(ACS Macro Lett 2014, 3, 496-500;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6, 8, 26326-26331),揭示了胶束交联增强增韧机理(J Polym Sci Polym Phys 2018, 56, 865-876),并应用于制备宏观组装水凝胶驱动器(J Mater Chem B 2018, 6, 257-26)和传感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12, 51969-51977)。
近期,该团队研究发现,Pluronic F127 (F-127)胶束可通过氢键和疏水缔合与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 (PHEMA)作用,合成了新型非溶胀的pH响应聚合物水凝胶(图1)。运用FT-IR和1H NMR研究证实了F-127 胶束与 PHEMA 链之间存在广泛的氢键作用。该团队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科学家团队合作,首次运用中子散射研究了水凝胶中的相分离结构,发现在水凝胶网络中,低水溶性的PHEMA分子链形成相分离团簇结构,平均回转半径约80 nm。
图1 由F-127和HEMA构建非溶胀聚合物水凝胶 PHFG 的示意图
图 2 (a)聚合物水凝胶应力-应变曲线;水凝胶溶胀24小时前后的(b)断裂强度与(c)尺寸变化;(d)溶胀率
聚合物水凝胶PHFG具有pH响应性。核磁共振研究表明,盐酸可使PHEMA 侧链的部分羟基、羰基质子化,从而破坏F-127和 PHEMA 链之间的氢键,削弱了F-127和PHEMA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PHEMA团簇变得亲水溶胀,从而导致水凝胶膨胀、变得透明。用NaOH中和水凝胶中的HCl后,聚合物凝胶几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性能。
图 3 (a)PHFG 的自愈合行为及(b)可能的自愈机理
此外,研究发现,PHFGs水凝胶部分脱水后,产生内应力而形成花边翘曲结构,遇水溶胀后恢复到初始平直状态。利用PHFG水凝胶的形变与水响应行为,研制了智能开关和形状记忆材料。
图4 可逆智能开关
其次,更有意思的是,利用简单的水诱导形状记忆功能,构筑了一系列非溶胀形状记忆结构。例如,PHFG螺旋形状在水中逐渐展开,恢复到初始形状(图 5a)。这一简单策略可方便地应用于构筑仿生形状记忆器件或驱动器。将PHFG制成含苞欲放的花蕾,在水的滋润下逐渐绽放,很好的模拟了自然界植物开花的过程(图5b)。受自然界中蝴蝶振翅飞翔的启发,将PHFG制成蝴蝶形状并固定,在吸水过程中,蝴蝶形状逐渐张开翅膀,展翅欲飞(图5c)。该形状记忆功能可自由定义不同的仿生结构。但如何实现自主、可逆的往复运动,仍是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图5水凝胶形状记忆与仿生驱动
总之,该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氢键、疏水缔合作用,通过胶束交联制备新型非溶胀响应型水凝胶的新方法。疏水缔合与相分离微区协同作用,赋予水凝胶出色的非溶胀性能、强度韧性、响应性、自愈合性能,为拓展水凝胶在智能开关、形状记忆、仿生驱动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该工作以“Non-swelling, super-tough, self-healing, and multi-responsive hydrogels based on micellar crosslinking for smart switch and shape memory”为题发表在Chem. Eng. J.上。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3224)、工信部(TC90HZV/1)、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2018B10040)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2038293
付俊教授简介
中科院“百人计划”、中山大学“百人计划”、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入选者。Wiley出版社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编辑,英国皇家学会学术期刊J Mater Chem B和Materials Advances编委。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至2007年留学于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2007年至2010年留学于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2010年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任研究员,博导。2019年8月加入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高性能水凝胶制备与构效关系,响应型水凝胶驱动器;水凝胶柔性传感器与可穿戴设备,水凝胶组织工程材料,生物3D打印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成果已在Adv Funct Mater, Chem Eng J, Mater Horizons, Chem Mater,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ACS Macro Lett, Macromolecules, Chem Commun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全部论文累计被引用近7000次,H指数43。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世界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30多项。
团队长期招聘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员,欢迎有志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学者加盟!欢迎广大青年学子报考本团队硕士、博士研究生!
- 《ACS Nano》:长春工业大学高光辉教授团队实现水凝胶液体环境下应力感知 2020-09-17
-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杨江教授 JCR:可吸入式pH响应型电荷反转聚合物-siRNA复合物用于ALK融合阳性肺癌靶向基因治疗 2025-03-31
- 武汉纺织大学任学宏教授团队 CEJ:具有pH响应转换双重酶活性的纳米纤维用于抗菌及过氧化氢检测 2025-02-18
- 长沙理工大学张跃飞/李焰课题组 CES:pH响应性PHGC/MXene水凝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024-10-08
- 北航岳永海教授、郭林教授团队 Chem. Soc. Rev.: 超硬共价键材料的自愈合行为 2025-03-26
- 天工大任元林教授团队 CEJ:设计一种具有抗熔滴、自愈合和可再加工性能的新型生物基本征阻燃环氧树脂及其回收应用于耐久多功能Lyocell织物 2025-02-08
- 川师大赵丽娟教授、王义副教授 Mater. Horiz.:通过协同氢键和偶极-偶极交联构建超高拉伸、自恢复、自愈合且粘附性水凝胶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