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骨组织再生修复中应用前景广阔,但由于前期血管化不足以及成骨诱导活性较弱的问题使其临床应用受限。相对于传统的3D打印技术,3D生物打印技术能精准控制生物材料、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在特定空间的装配,制造出仿生天然组织宏、微观结构以及再生微环境的生物修复体,是实现骨组织工程化构建的理想途径。但是,如何开发满足骨再生需求的适配性生物墨水以及构建偶联血管化和骨再生作用的生物支架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近期,东华大学何创龙教授团队根据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特点和快速血管化的骨修复需求,利用3D生物打印技术构建了一种促成骨、成血管和力学增强型的生物活性支架(图1)。采用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和甲基丙烯酰化吉兰糖胶(GGMA)作为生物墨水基质材料,能够负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而通过光交联和离子交联的双重交联作用可制备出力学增强型的GelMA/GGMA支架。GelMA/GGMA复合墨水具有良好的可打印性,而具有双网络交联结构的GelMA/GGMA支架表现出增强的力学性能。为了赋予支架成骨和成血管活性,利用醇质体(Eth)装载小分子药物去铁胺(DFO),从而3D打印构建的生物活性支架(Eth-DFO@GelMA/GGMA)具有较好的药物持续释放效果(图2)。体外细胞实验表明,Eth-DFO@GelMA/GGMA支架可以通过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迁移、管状结构的形成和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eNOS、HIF-1α和SDF1-α)来促进血管的生成,并通过上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相关成骨基因的表达(Runx2、OCN、OPN和COL-1)和促进矿物基质形成来增强骨的生成(图3)。皮下埋植模型结果显示,Eth-DFO@GelMA/GGMA支架显著增强血管网络的形成。此外,大鼠颅骨缺损模型的体内实验表明,复合支架可以通过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和骨再生。因而,3D生物打印构建的Eth-DFO@GelMA/GGMA支架可以同时兼顾血管与骨的生成,有望成为治疗骨缺损的潜在材料。
图4 体内骨再生性能评价
- 东华大学何创龙教授团队《Adv. Funct. Mater.》:3D生物打印支架重塑神经调节微环境促进骨再生 2023-06-02
- 哈佛医学院Y. Shrike Zhang课题组 PNAS:双水相嵌入(生物)打印构建无海藻酸、独立、可灌注的超细和超薄壁管状结构 2023-02-07
- 东华大学何创龙教授团队《Adv. Healthc. Mater.》: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缓释支架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激活促进骨缺损修复 2022-07-10
- 东华大学何创龙教授团队 AHM:集成荧光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生物活性支架用于“可视化”骨组织工程 2023-11-28
- 上海交大雷东、周广东教授/东华大学游正伟教授 AHM:软骨功能化3D打印PGS生物活性支架用于软骨再生 2023-07-07
- 东华大学何创龙教授团队《Adv. Funct. Mater.》:仿生骨微环境的多级结构生物活性支架增强血管化骨再生 2022-02-16
- 深圳大学微流控与软物质课题组 AFM:多材料DLP生物打印构建具有可灌注网络的多组分异质水凝胶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