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2年5月6日,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兴栋院士团队樊渝江教授和孙勇研究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An instantly fixable and self-adaptive scaffold for skull regeneration by autologous stem cell recruitment and angiogenesis”的研究论文。
由脑外伤引起的大面积颅骨缺损的修复在临床上仍具挑战性。当前,无细胞功能支架重建颅骨缺损面临干细胞来源有限、支架可拉伸性较差和不匹配的界面融合等问题而发展受阻。此外,传统颅骨成形术中的附加器械,如颅骨锁或骨钉,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成本。因此,寻找在颅骨切除术后可立即植入并固定于缺损部位的柔性可降解生物材料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新方向。这对于颅脑外伤患者颅骨缺损的再生修复,避免二次开颅手术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图2 杂化交联支架通过组织粘附、钙离子螯合和柔性变形,实现良好的力学匹配与界面整合。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0243-5
通讯作者简介
孙勇,研究员/博导。主要结合先进制造技术和纳米技术,利用杂化纤维基质调控干细胞重建病损的骨/软骨/皮肤等结缔组织。主持国家级项目/子课题5项,省部级及横向项目等6项。发表一作/通讯SCI论文40余篇(平均IF>8),授权第一发明人专利14项。入选第三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四川大学双百人才/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首届好未来优秀学者。国内外学术会议先后获奖5次,兼职Chinese Chem. Lett.等杂志编委,四川省国际医促会骨科科技创新与转化专委会常委、辽宁省液晶功能高分子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与企业合作开发骨钉获NMPA产品注册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1项。
樊渝江,教授/博导,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骨/软骨再生修复材料、生物医用3D打印技术和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以及控释载体研究,牵头开发软骨诱导性修复凝胶、个性化颅颌面骨修复植入体等新材料和新技术,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主持包括863、国家科技支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引用5000多次,H因子43,申请/授权专利近100项。参与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本,指导学生团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国家级金奖。担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点成果奖等。
- 东华大学武培怡/孙胜童团队《Adv. Mater.》:可剥离硬化的自粘附凝胶 2023-12-17
- 陕科大王学川/党旭岗《Biosens. Bioelectron.》:“老树新花”- 多功能性羧甲基纤维素基导电水凝胶 2023-12-02
- 江南大学陈明清/施冬健课题组 CEJ:适用于水环境下生理信号监测的可拉伸、自粘附疏水共晶凝胶 2023-09-03
- 川大王云兵教授团队 Nat. Commun.:血管支架新方向-基于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无药物涂层血管支架促进血管组织原位再生修复 2024-02-06
- 东华大学张彦中教授课题组《ACS AMI》: 力学活性仿生纤维促进人脂肪源干细胞向肌腱细胞分化 2022-05-20
- 中科院戴建武再生医学团队:调控免疫微环境的水凝胶促进全横断脊髓神经损伤再生修复 20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