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无中国身影 凸显中国教育科研体制弊端
2008-10-10 来源:央视网
《新闻1+1》2008年10月9日完成台本
——诺贝尔奖:人家的 自己的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籍华人榜上有名。
他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却为何受到国内媒体追捧,引起热议,是因为他一脉相承的华裔血统,还是源于名门之后的特殊身份?
而国人对于诺贝尔奖台上的华人面孔到底应该以何心态对待?
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七名华裔科学家无一是代表中国登上奖台,难道真的橘生淮南则为枳,而本土科学家为何多年无缘诺贝尔奖?
《新闻1+1》正在解析。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是由一名日本科学家、两名美国科学家共同获得的,本来跟我们中国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两名美国科学家里面有一名是华裔,而且他还是钱学森的堂侄,这样一来,这样的一名获奖者似乎就跟中国有了关系。
那我很想知道,岩松,你觉得他到底跟中国有没有关系?
白岩松(新闻观察员):
虽然他叫钱永健,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虽然他是黄皮肤,黑头发,虽然他是钱学森的堂侄,虽然他是华裔,但他是美国人,跟咱们真的没什么关系。但是我觉得这个时候倒是要思考,中国人应该得诺贝尔奖,但是怎么样才能得,我们现在有哪些制约我们不能得诺贝尔奖的因素,我觉得在每年的10月值得考虑。
主持人:
《新闻1+1》,不一样的解析,首先我们还是来了解一下这位新科的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钱永健。
(播放短片)
解说:
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正式揭晓。三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中,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的获奖分外引人注目。1952年生于纽约的钱永健是三位获奖科学家中最年轻的一位,现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的教授,在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上的贡献,使得钱永健近些年来屡屡成为诺贝尔化学奖或医学奖的热门人选。就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化学奖获奖名单之时,钱永健居住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天还未亮,正是祝贺获奖的电话将他吵醒了。当天下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和药理学系为刚刚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举行庆祝会。
这一消息同样让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人兴奋不已。然而,最让国内媒体津津乐道的却是他除了获奖者之外的另一个身份——“中国导弹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已96岁高龄的钱老也通过媒体表达了对这位堂侄的祝贺。
除了诺贝尔化学奖的出炉,占尽时间优势的网络媒体几乎都将这一新闻放在首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标题却都不约而同的强调了钱永健作为钱学森堂侄的身份以及华裔的血统。事实上,钱永健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钱学森于1955年回到中国时,在美国出生的钱永健才是3岁的孩子,纽约出生,新泽西长大,略懂中文的钱永健几乎从不说中文,所有科研经历也都在西方教育科学体系中完成,尽管如此,他三四年前携家人来中国旅游还是当成重要新闻出现在了各大网站上。
据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有七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而每次他们的获奖都能引起国人的浓厚兴趣,但其实,他们都是早已加入外国籍的外国人,尽管在国籍上我们无法分享这些科学家的荣誉,但他们的血统还是让许多国人津津乐道。
“诺贝尔奖很重要吗?”著名媒体人闾丘露薇在自己的博客上对国内媒体的刻意炒作提出了置疑,面对华裔科学家的获奖,我们究竟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在如此热闹的新闻报道中,我们是不是该保持一份冷静的心态?
主持人:
今天我们在看这些报纸的媒体的抬头的时候,都纷纷用的在钱永健之前往往都是两个定语,一个是“钱学森的堂侄”,另外一个就是“华裔”,这种标题看完了以后让人觉得,这是不是我们跟人家套近乎、攀亲戚,你有什么感觉吗?
白岩松:
有,是你的就是你的,其实不是你的,怎么套都不是你的。你比如说举一个细节,当然从钱老他们一家人来说值得高兴,因为这毕竟是自己的亲属当中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有一个细节我特别注意到,钱老的儿子在表达了向钱永健的祝贺的同时,也强调他们从来没有联系过,因为当初的联系之所以是堂侄,是因为钱老当时去美国留学的时候是跟着他的堂哥一起去的,也就是钱永健的父亲,所以这也能证明他们的关系当时还是相当好的,后来他的堂哥也曾经当过波音公司的总工程师,这是说明他的才华也是相当高的。但是从钱老的儿子再也没跟钱永健他们联系过,说明这几年可能也不常走动。如果说跟中国的关系的话,他中文只是略知一点,再举一个细节,有一次有人聊说“枇杷真好吃。”指的是水果,钱永健听到了,非常惊讶,琵琶怎么能吃呢?因为他的“枇杷”的概念只有乐器,所以他是这样的一个水准。
主持人:
粗通中文。
白岩松:
对,粗通,而且基本不太说,所以我觉得我们看他的简历,1952年出生在纽约,16岁“西屋科学天才奖”,20岁哈佛大学化学和物理双学士,又到英国剑桥大学等等等等,其实跟咱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像当初美国的网球选手张德培,成绩打得很好的时候,中国人就关注他就要比关注别人多得多,因为你发现一个细节,所有我们去拉亲戚的时候,都是我们不太强的地方。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蓝剑)
相关新闻
- 全球诺贝尔奖最多的30所大学,猜猜第一名是谁? 2019-03-19
- 华东理工大学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将人工分子机器应用到离子跨膜传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8-12-04
- 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天大讲堂 对话学子分享科研人生 2017-02-27
- 李政道:开发境外博士后人才不妨先从港澳台做起 2011-01-06
- 杨振宁称20年内中国本土肯定拿诺贝尔奖 2009-04-21
- 杨振宁:有拨款无成绩 北大清华怎么了? 2007-11-12
-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简介 2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