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08年以来,国际油价屡创新高。这一轮自99年开始的油价上涨浪潮,在今年出现了加速的趋势。今年年初,原油价格还在80美元/桶附近,但6月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原油期货合约报收于每桶138.54美元,其间油价曾一度达到创记录的139.12美元。油价屡创新高,使得国际大行和经济学家预言油价将长期高企,年中将到150美元,今年或破200美元。
高油价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种种迹象表明:08年是世界经济风雨飘摇之年,不确定因素颇多。笔者认为:新的石油危机抑或来临,中国应及时采取对策,避免被动。
一、对历次石油危机的回顾
石油危机是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危机,即造成经济严重失衡或产生剧烈震荡。迄今被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
1、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石油价格在两个月内,从每桶只有3.01美元涨到每桶11.651美元。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国家的国际收支赤字,使西方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此次危机使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1974年的经济增长率,英国为-0.5%,美国为-1.75%,日本为-3.25%。但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数百亿石油美元流向中东,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
2、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国王巴列维下台,社会和经济出现剧烈动荡,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3、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爆发了海湾战争,这次战争被专家形容为一场石油战争。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仅三个月的时间,石油从每桶14美元上涨到42美元。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这次高油价持续时间不长,与前两次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
二、本次石油危机产生原因和影响
这次石油危机和此前的危机不尽相同。之前的石油危机多源于中东地区爆发冲突,造成供给严重不足,致使石油价格暴涨。而导致近期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供需平衡相对脆弱、美国次贷危机及美元走软、投资基金炒作、地缘政治紧张及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认识差别等因素。
第一,国际市场供需脆弱。 任何貨物的價格都由供給和需求兩大因素決定,而供給往往是第一因素。任何货物的价格都由供给和需求两大因素决定,而供给往往是第一因素。 目前,世界石油剩余产能不足,尤其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调节国际油价的能力下降。 欧佩克国家的产能利用率已由1993年的90%提高到目前的100%上下,这严重制约了该组织通过增产平抑油价的功能。 其次,炼油产能不足,这一方面是由于以往在炼油上的投入不够,而新的炼油厂投入使用尚需时日。与此同时,由于世界经济增速加快,原油需求不断上升。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用油需求不减。中印等新兴国家需求增长。
第二,美国次贷危机及美元持续走软是近期油价暴涨的最主要原因。去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持续的降息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更加泛滥,大批热钱为了规避风险转而投向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期货市场;而油价的上涨又加重了全球范围内的通胀,不少资金转而借助原油期货实现投资保值,这便形成了石油和通胀解不开的“死亡螺旋”。美 元兑主要货币贬值,降低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削弱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收入的购买力,并增强了美国以外消费者购买力,刺激了包括原油在内的全面商品买盘。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一直都是以美元来衡量的,美元贬值自然带来石油价格增加。
第三,以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游资炒作。来自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显示,去年以来,有8500多家基金的9000亿美元资金利用各种题材炒作油价。这些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包括石油在内的商品市场,推动了石油价格的上涨。同时,投资银行鼓吹油价将继续"超级暴涨"也令油价涨势惊人。在这一轮新的油价飙升中,对冲基金的参与加剧了市场波动。
第四,伊朗、尼日利亚等地缘政治紧张。伊朗是全球第4大石油输出国,因核计划而与西方不和受封锁,市场担心油供应受阻。尼日利亚是全球第八大石油输出国,但受国内武装分子的破坏,石油的出口量有所减少,石油供应也一度中断。
第五,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认识差别。欧佩克认为供应充裕拒绝增产。多国石油部长表示,目前的油价是合理的,市场上原油供应充足,没有必要增加产量以降低油价。
业内专家表示:要确定石油价格的上涨是否已经到了危机的程度,主要是看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对整个社会、政治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而现在,油价的上涨已成为世界性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某些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因此,石油危机的魅影已现。
在工业领域,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国际油价上升对多个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与石油价格关系较为密切的行业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炼油、化工等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将导致企业赢利水平的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二是成品油用户,如交通运输等企业的开支将增加;三是塑料、化肥等企业,价格上升较快,使农业受到的影响较大。
石油价格上涨,对世界经济非常不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按世界经合组织测算,通常条件下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将引起世界经济下降0.25%,其中发达国家经济下降0.2%,发展中国家经济下降0.7%;在全球最主要石油消费国之一的美国,若油价每上升25%,则会使通货膨胀上升1%。而在我国,若2010年石油自给率如有关专家预测降到60%的话,届时受国际石油市场和油价被动的影响会更大。现在越南已被高油价拖入危机泥潭。其实,不仅越南,印度、印尼、马来西亚都存在这个问题,印度、印尼之所以被业内不少人视为候补货币危机国,部分原因就在于此。5月下旬以来,印尼、印度、马来西亚相继宣布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也可以视为一种反危机对策。而中国或将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国家。
三、中国面临的问题
1、中国石油需求巨增
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几年内,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每年递增1000万吨左右,而且逐年加大,近几年,原油进口增幅更为明显。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达1.227亿吨,同比增长34.8%,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07年,中国共进口原油1.63亿吨,较上年增长12.4%。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大幅缩减原油的出口量。2007年,中国出口原油389万吨,较上年下降38.7%。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石油消费第二大国,在增量水平上则是第一。
一项关于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报告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将达2.5亿吨,石油消费量将达4.5亿~6.1亿吨。但是,国内可以供应的量却只有1.8亿~2亿吨,缺口达2.5亿~4.3亿吨。专家预言,由于中国国内自产的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进口量大幅攀升,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未来进口的石油不仅会超过3亿吨、4亿吨,甚至会更多。
2、我国油价政策处于两难境地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步步高(42.30,16.22,62.19%,吧)升,我国政府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国际油价高企不下,国内石化石油等企业持续巨额亏损,国家要拿出巨资来补贴相关企业。可是,如果大幅提高油价又会让目前已经十分严峻的通胀形势更加恶化,有可能导致通胀失控,这将使我国经济受到重创。
中国油价倒挂所造成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国际能源署(IEA)报告称,2008年中国为补贴油价内外倒挂,付出的成本或将高达450亿美元。这相当于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5.2%。无论国有资产减盈、财政补贴 还是返还增值税、石油特别收益金,最终买单的都是全体纳税人。
从长远来看,根本的解决方式是需要国家逐步放开成品油市场和理顺价格关系,建立完整的市场竞争体系,另外采取补贴等方面政策来保障低收入人群以及工农业稳定运作不会受到高油价的大幅波动影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也表示,中国的能源价格最终还是要交给市场,成品油现在国内市场比国际市场一吨便宜3000块钱,对于油价上调企业应该早做准备。正如印度政府迫于石油企业濒临破产压力,于6月4日晚间宣布,从5日零时起国内汽油价格提高11%,至每升50.52卢比;柴油提价9.5%,至每升34.48卢比。这是印度13年来最大的油价涨幅,意味着印度步入高油价时代。
目前中国在应对高油价上的准备还不充分,但已着手在做。比如寻找替代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建立原油储备机制等等。
总之,石油危机一旦出现,将使世界经济受到重创,身处其中的中国也难独善其身。但能源危机也将促使我国产业结构进行变革,在危机中寻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