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市场行情 >> 正文
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分析以及07年展望
2007-5-11 10:52:4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我国 医药 保健品 进出口 形势 分析 07年 展望  
    进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降低顺差调整产品结构

  2006年医药行业的生产、流通领域各项指标同比都呈现增长放缓的态势,然而,从1月19日结束的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得到了一个好消息:2006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在高基数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6年1~11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78.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72%,其中,出口额为178.07亿美元,同比增长26.77%;进口额为100.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6%,进口额和出口额双双创历史新高。由于年底惯性增长的作用,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300亿美元已成定局。

  2006年前11个月,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15.51个百分点,累计顺差额达78.03亿美元,顺差规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47亿美元。

  多种因素促进外贸快速增长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指出,2006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增长,得益于诸多因素。

  首先,世界范围内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尤其是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2006年世界经济稳步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势增长,使得中国医药保健品外部需求强劲,医药保健品出口额快速增加,出口增幅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其次,国家一些医疗改革政策相继出台,如《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的指导意见》等,对抑制目前虚高的检查费用和一些医疗机构盲目扩大规模的做法效果明显,国家宏观调控措施效果逐步显现出来,国内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抑制,进口增速明显放缓,增幅比去年同期低7.28个百分点;第三,国内出口退税机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随着出口欠退税问题的基本解决,企业资金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对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第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继续深化,大部分企业都在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上下功夫,尽可能降低了费用率,继续保持了成本竞争优势;第五,对外贸易经营主体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开展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产生了兴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动力和压力都有所增强,特别是外贸经营权放开后,民营企业长期积蓄的能量得到释放,形成了巨大的出口推动力。

  各个领域亮点频现

  我国医药产品充分参与国际贸易和全面交流。去年,我国继续充分地参与了世界范围内的医药经济、技术、贸易等交流活动,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加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各种国际医药和医疗器械展会,企业国际化意识越来越强。2006年1~11月,我国医药保健品对亚洲、欧洲、北美洲等市场的出口额分别是71.39亿美元、49.79亿美元、38.1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73%、27.06%、20.71%;开拓非洲和拉美市场取得了较好成效,出口额分别是5.72亿美元和10.4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8.57%、38.79%;对美国的出口额首次突破了30亿美元大关,达35.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76%。

  化学原料药继续保持优势。我国化学原料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特点,出口额一直占据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五成左右,是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出口支柱。去年,我国在传统大宗化学原料药上继续保持优势,特别是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解热镇痛药、氨基酸、生物碱等产品继续在国际医药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部分企业已获得美国FDA认证和欧盟COS证书的产品也在市场中有了更好的表现,出口价格也稳步上升,如部分企业的土霉素、灰黄霉素、硫酸庆大霉素、阿维菌素等。2006年1~11月,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额为96.32亿美元,同比增长25.84%,占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54.09%。

  抢仿与委托加工渐成趋势,多家企业取得进入欧美高端市场通行证。2006年是众多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的“重磅炸弹”式专利药到期的高峰期,非专利药市场异军突起,也使合同定制外包生产和外购的市场需求更大,这为国内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内部分企业提前3至5年为专利药到期做准备,第一时间跻身非专利药供应商行列。

  化学制剂出口有所突破。2006年我国又有2家企业取得了欧盟国家的cGMP认证,使得取得认证的企业达到5家,他们的制剂产品已经可以出口至欧盟高端市场。此外还有2家企业与美国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将生产符合美国FDA要求的制剂销往欧美市场。生产企业进军非专利药市场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化学制剂出口。2006年1~11月,我国化学制剂出口额为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4.37%。

  医疗器械出口逆差得到根本扭转。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呈现严重的贸易逆差,进口大于出口,但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进口医疗器械需求开始放缓,医疗器械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已得到根本扭转。据海关统计,2006年1~11月,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额6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9.42%,出口增幅大大高于进口增幅26.54个百分点,顺差额达到29.23亿美元,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常规设备、手术器械、按摩器具等中小型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其功能和可靠性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相当。如深圳生产的体温计就占全球70%的份额,法国、德国的假牙有80%是中国制造。所以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在高科技医疗设备出口方面,我国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近年来发展迅猛,超声波诊断仪、病员监护仪等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一些企业的医疗器械产品取得了CE认证和ISO13485体系认证,有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能够进入到更多的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采购能力比其他产品明显增大,而且产品在取得CE认证后,标准高了,成为有保证的产品,价格也提高不少。特别是欧盟客户对CE认证非常重视,有CE认证的产品很快就能进入欧美销售渠道,缩短了成交周期。欧盟双指令(WEEE和RoHS)对这些产品的出口影响不大,很多企业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对上游供应商进行了专门培训,产品可以符合指令要求。

  中药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2006年1~11月,我国中药出口额为9.85亿美元,按月均值计算,2006年全年中药出口额将超过10.7亿美元,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各类大宗药材的出口均呈大幅上涨之势。尽管欧洲市场对中药的负面报道不断,加上《欧盟传统草药注册指令》规定的过渡期临近,但随着欧洲民众对中药产品的不断认可,中药对欧洲出口反而呈现较快增长,特别是对法国、荷兰、英国、西班牙的出口增幅都在40%以上,荷兰更是达到了75.25%。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07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化学原料药是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出口支柱,2007年继续扩大化学原料药的出口是必然的选择,我国在传统大宗化学原料药上将会继续保持优势,特别是抗生素、维生素、激素、解热镇痛药、氨基酸、生物碱等产品将会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占有相当的份额。

  中小型医疗器械出口领域在保持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的同时,一些高科技医疗设备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将稳步增长,使我国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预计2007年进口医疗器械的数量和金额增速将会继续减缓,一些进口医疗器械的价格会有所下降。

  中药出口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中药材及饮片、提取物和保健品出口仍将快速增长。虽然代表中医药文化精髓的中成药出口比重仍然较小,但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企业国际化经验的积累,中成药将是我国中药出口新的增长点。

  今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六年,为推动医药行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各部委还会继续出台系列政策,从技术、法规层面进行系统推进,以支持医药企业走出去。近日,商务部授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设立“出口商品技术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研究企业国际注册所面临的问题,指导企业进行药品国际注册,这对于扩大我国医药保健品的出口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乐观预期的同时,一些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人民币升值将会削弱我国医药保健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将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履约能力,贸易保护主义虽不是主流,但贸易摩擦问题日益突出,摩擦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此外,欧盟出台系列相关法规如EUP等,这些都增加了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中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一万亿美元,宏观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改变,按照国家商务部的要求,降低贸易顺差,调整产品结构,将成为今年医药保健品进出口的主要工作。

  鉴于2006年基数较高,也使得2007年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加大,预计2007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仍有望保持15%以上的增幅,进出口总额将超过350亿美元。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