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上调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油荒”现象,但资源紧张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记者近日从业内了解到,自调价以来,国内成品油批发价仍持续上涨,凸显了国内市场缺口依然巨大的现实。
各地汽柴油又普涨
**热门点击**特别推荐**
我的手机我做主新浪·城市发现之旅企业邮箱好礼送你的股票升了吗?06年最新黄金通路 九招教您淘好房
据中国加油站网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近日各地汽柴油价格出现普遍上涨,每吨涨幅在70元-200元不等。其中,南京市场中石化0号柴油涨100元/吨;中山市场中石化0号柴油涨100元/吨;东莞市场中石化0号柴油涨110元/吨;周口市场中石化0号柴油涨100元/吨,中石油0号柴油涨70元/吨;郑州市场中石化-10号柴油涨150元/吨;山东地炼汽油涨30元-150元/吨,柴油涨60元-170元/吨;日照市场中石化0号柴油涨50元/吨;重庆市场社会单位90号汽油涨200元/吨,0号柴油涨400元/吨;延安、永坪、榆林地炼柴油价格涨1 00元/吨;西安市场社会单位0号柴油涨100元/吨。
“各地汽柴油价格上涨只是近期这波批发价涨势的延续。和调价前相比,目前国内市场的成品油批发价又高了很多。”中国加油站网主编李昱说。
以广州市场为例,不久前中石化90号汽油、93号汽油、97号汽油均对外停批,0号柴油报价则高达67 50元/吨。中石油汽柴油全面停批。从社会单位的情况来看,汽油基本无报价,0号柴油个别单位报价6900元/吨。
而就在此次油价调整前的10月31日,广州市场上中石化0号柴油价格仅为6130元/吨;中石油0号柴油更便宜,仅5443元/吨,而90号、93号、97号汽油的价格分别为5688元/吨、6030元/吨、6371元/吨。此外,社会单位93号汽油6030元/吨,97号汽油6371元/吨,0号柴油则基本无货。
显然,当前国内市场的汽柴油价格比调价前又有了10%以上的涨幅。
两巨头继续增加投放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国内资源缺口仍然较大,而主营单位严格停批限售也造成了市场可流通资源过少的局面。”李昱告诉记者,资源紧张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
据他所知,目前两大主营单位为保证市场供应,已经纷纷延迟炼厂检修计划。同时,中石化将11月份柴油计划进口量追加为20万吨,中石油11月份也紧急组织柴油进口10万吨,并正在积极地组织资源投放市场。如果两大集团的这些举措能够落实,预计以后市场紧张局面将得到些许缓和,主营单位对社会单位的资源供应量将会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坊间关于中央可能对成品油二度调价的传闻也开始甚嚣尘上。
在李昱看来,过去这次调价尚未完全解决炼油环节的亏损问题,但年底之前再调价的可能性不太大,除非国际油价一直疯狂上涨乃至超过100美元或更高。“成品油是特殊商品,影响面广,国家也要综合考虑调价给企业生产、人民生活等带来的影响。”
他认为,从两大集团11月份仍在紧急组织油源的情形可见,国内成品油资源确实非常紧张,供应缺口仍然很大。
而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表示,目前“油荒”迹象并未完全消失。否则,发改委也不会在11月5日又紧急召集两大集团负责人研究进一步保障国内市场稳定供应的有关措施。记者短评:应该承认,前段时间在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油荒”很大程度上是由成品油定价机制未理顺所引发的。也正是基于这点,一次被动推出的成品油零售基准价上调政策更像临阵磨枪、隔靴搔痒,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源紧张的局面。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新的风吹草动,“油荒”随时可能重来。
作为中国石油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成品油定价机制反映的是国内成品油定价的市场化程度。
去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宣布成品油价上调的同时,向地方传达了石油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其中包括两大内容:一是成品油价由原来的与国际成品油价直接接轨,改为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国内合理加工成本和适当利润确定。二是推出“四个配套机制”,即建立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机制,建立相关行业价格联动机制,建立对种粮农民等部分弱势群体和部分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的机制,建立原油涨价收入的财政调节机制。
但上述改革方案除了补贴和价格联动这一块已在逐步落实外,作为定价机制主体的“原油-成本定价法”
原则仍未得到严格遵循。由于石油是一种战略资源,政府对每一次调价都尤为谨慎这本无可厚非。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CPI等一连串环节,成品油价的剧烈波动被视为一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的诱因,而控制价格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维护社会和谐的一枚重要棋子。
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同样应该看到的是,定价滞后给社会带来的隐性成本也着实不小。
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批零倒挂。由于炼油亏损、卖油亏本,无论是炼油企业还是零售企业的积极性都大受打击,给“油荒”预留了土壤。尤为严峻的是,随着国内外油价价差的不断拉大,调价预期也随之高涨,部分企业动起囤油脑筋,更有些企业和个人借题发挥、浑水摸鱼,为“油荒”推波助澜。
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具有批发资格的销售企业,资源越紧张就越“吃香”,因为其实际上掌握了对民营油企生杀予夺的权柄。
不仅如此,因当前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无法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这对中国节能减排大政方针的落实也构成一大考验。须知,供需决定价格,价格反过来再决定供需。没有价格杠杆的作用,节约又从何谈起?
最后,炼油企业的亏损迟早要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返还,但以往这种做法已被质疑“违背了收支两条线”,个中得失又如何计算?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隐性成本还会随着量能的叠加累积而发生质变,届时所制造的社会成本(如“油荒”、环境灾难)可能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