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彭慧胜教授课题组通过一种叠加织物电极的新方法,成功制备出织物太阳能电池,这类电池可以编到各种织物中(图1),为实现可穿戴电子设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该项最新研究工作在线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ge.201402561/abstract)。该论文发表后被Angew. Chem. Int. Ed.评为“Hot Paper”, Angew. Chem. Int. Ed.还以“Wearable Solar Cells”为题进行了专门的新闻发布(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1521-3773/homepage/press/201418press.html),这也是该课题组继2013年12月关于可拉伸线状超级电容器被Angew. Chem. Int. Ed.专题新闻发布后,再度获此殊荣。
2014年5月30日,《科学》(Science)杂志进一步以“Weaving solar energy into fabrics”为题对这项研究工作进行了专门报道(链接: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4/6187/twil.full#compilation-1-3-article-title-1),全球多个学术和公共媒体亦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报道。
可穿戴设备是当今电子器件的主流发展方向,这类电子器件除了满足自身的功能外,还需具备质轻、柔性、可编织性等功能。近年来有许多制备线状微型太阳能电池的尝试。与传统平面状结构相比,线状器件具有质轻和可编织的优势。这些线状器件可以通过纺织技术编织到各种织物中。但是,如何将这些线状太阳能电池编成织物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因此,发展新的方法来实现可编织太阳能电池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图1.(a) 编入织物中的太阳能电池 (b)点亮发光二极管的织物太阳能电池
彭慧胜教授课题组在前期线状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基础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他们巧妙地叠加织物电极直接制备出织物太阳能电池。具体的构建方法总结为:首先,将光活性物质吸附到钛丝织物上作为工作电极;其次,由具有优异力学和电学性能的取向碳纳米管纤维成织物作为对电极;最后,叠加两个织物电极,加入电解液后封装得到织物太阳能电池。
- 陕科大马建中/吕斌/高党鸽 Small:基于PPy/NiCoAl-LDH改性棉织物-实现储能、电磁干扰屏蔽和光热转换的有效集成 2024-11-14
- 中国科大龚兴龙教授团队 CEJ:具有热-力-电耦合特性的远程温度报警织物 2024-11-01
- 苏州大学李刚教授课题组 Appl. Surf. Sci.: 兼具抗菌和防蛀功能的羊毛织物 2024-10-14
- 国科大黄辉教授课题组招聘副研究员和博士后 - 合成方法学、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光电突触方向 2024-08-23
- 香港科技大学颜河、于涵 AFM:聚合物受体中的氟化+硒化协同作用增强近红外光子捕获助力高效半透明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2024-04-29
- 贵州大学谢海波教授、谢远鹏特聘教授团队 AFM:用于柔性可持续有机光伏的生物基热固性基底 2024-03-17
- 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202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