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学院副教授被指9篇论文全涉剽窃
2014-01-16 来源:齐鲁晚报
“9篇论文全部涉嫌抄袭,所谓获奖文章竟然是整段整段剽窃他人的。”近日,潍坊一名读者向本报反映,潍坊学院一名副教授公开发表的9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而被举报者回应,举报人是因利益关系才“胡编乱造”的。13日下午,记者从潍坊学院了解到,举报人反映的问题属实,学校已经对涉事副教授作出降低岗位等级等处分。
举报人: 别人的论文她换个地名就发表
在约记者见面的地方,举报人张女士整理的材料有厚厚的一沓,堆满了桌子,其中就包括被举报的张姓副教授涉嫌剽窃的9篇论文。在这些论文中,张姓副教授发表的论文大多为系统控制理论方面的文章,专业性比较强,主要发表在《潍坊学院学报》、《微计算机信息》、《山东纺织经济》、《电子质量》等刊物上。很多文章段落与他人先前发表的同类文章“高度一致”,有些段落甚至做到了“一字不差”。
核对该副教授在2005年-2009年的9篇文章可以发现,这种“高度一致”现象并非个例,9篇论文几乎每篇都可以找到“原型”。其中5篇为“摘抄”他人单篇论文,4篇论文为“参考”他人多篇文章综合而来。
“都是拼凑起来的。更可笑的是,别人发表了一篇关于广东省一座桥闸的文章,她把桥闸名称改成山东的,就发了。人家论文研究的是陕西一家医院的供电设备,她改成山东的,就用了。”举报人张女士说,经过她的检索,目前一共发现了该副教授9篇论文涉嫌“严重抄袭”。
“我也是从这名副教授的一个获奖证书发现端倪的。当时她好像是因为某篇论文获奖了,我就去检索了一下,结果发现不止获奖论文有问题,其他8篇文章也都涉嫌抄袭,而且相当严重。”举报人张女士说。
副教授: 举报人因利益关系“胡编乱造”
对于张女士的举报,被举报的张姓副教授是何态度?13日下午,潍坊学院的张姓女副教授通过电话对此进行了回应。对于举报人的说法,她表示对方就是“想敲诈”,双方有利益纠纷才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举报人“天天到学校闹,闹得沸沸扬扬”,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这件事,学校很多领导都知道。
那么撇开两人的所谓“利益纠葛”,举报人的材料是否属实呢?9篇论文是否涉嫌剽窃?然而对于“剽窃”一说,这名副教授在电话中并不承认,称只是论文“有个别的地方有类似的地方”,记者没必要对此事进行采访。
在电话中,记者提出与这名副教授见面详细了解事情经过,但这名副教授表示,最近学校已经放假,因为这件事她已经十分疲惫,不愿与记者见面。记者询问她任职期间一共发表了几篇文章,她也表示“并没有计算过”。
最后这名副教授表示,所谓“剽窃“的事学校已经查过了,记者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向学校询问具体情况。“(调查结果)学校知道,你们可以问学校领导。她还在网上发布信息,我还没追究她呢!”这名副教授愤愤地说。
学校:已对涉事副教授做降级处分
那么对于张女士举报副教授涉嫌抄袭一事,学校到底是怎么认定的?
在位于潍坊市东风东街的潍坊学院,被举报副教授所在院系的一位负责人承认,这名副教授确实是系里的老师,目前仍是副教授职称。举报人递交材料后,院系和学校党委都十分重视,很快就进行了研究,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也对此事进行了讨论。最后由学校出具了一份处理决定,认为这名副教授确实存在“剽窃行为”,并对这名副教授作出了处罚。
13日下午,学校提供了一份处理决定书。这份盖有“潍坊学院监察室”公章的处理决定称“经调查核实,举报所反映的问题属实”。学校已经根据相关规定给予这名副教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由专业技术六级降为专业技术七级),处分期24个月(2014年1月2日至2016年1月1日)。有关该副教授抄袭的论文,不得作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岗位聘用与考核、成果评奖、荣誉评选、项目申报等的依据。
不过举报人张女士对学校这份处理结果并不满意,她表示,这名副教授非“一般抄袭”,剽窃论文数量多,剽窃情节特别恶劣,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应该重罚,“现在的处罚太轻了。我会继续向上反映。”
“七级是副教授职称的最低一级,岗位等级由专业技术六级降为七级,已经是相当严厉的处罚了。”被举报副教授所在院系一位负责人说。至于为何没有取消副教授资格,这位负责人表示,涉嫌抄袭的9篇论文都是这名教师获得副教授职称后发表的,这就是说,这9篇论文不涉及副教授职称评选方面的问题。此外,对于这名副教授的处罚决定,不是某个人做出的,而是学校相关部门集体讨论决定的。
举报人: 别人的论文她换个地名就发表
在约记者见面的地方,举报人张女士整理的材料有厚厚的一沓,堆满了桌子,其中就包括被举报的张姓副教授涉嫌剽窃的9篇论文。在这些论文中,张姓副教授发表的论文大多为系统控制理论方面的文章,专业性比较强,主要发表在《潍坊学院学报》、《微计算机信息》、《山东纺织经济》、《电子质量》等刊物上。很多文章段落与他人先前发表的同类文章“高度一致”,有些段落甚至做到了“一字不差”。
核对该副教授在2005年-2009年的9篇文章可以发现,这种“高度一致”现象并非个例,9篇论文几乎每篇都可以找到“原型”。其中5篇为“摘抄”他人单篇论文,4篇论文为“参考”他人多篇文章综合而来。
“都是拼凑起来的。更可笑的是,别人发表了一篇关于广东省一座桥闸的文章,她把桥闸名称改成山东的,就发了。人家论文研究的是陕西一家医院的供电设备,她改成山东的,就用了。”举报人张女士说,经过她的检索,目前一共发现了该副教授9篇论文涉嫌“严重抄袭”。
“我也是从这名副教授的一个获奖证书发现端倪的。当时她好像是因为某篇论文获奖了,我就去检索了一下,结果发现不止获奖论文有问题,其他8篇文章也都涉嫌抄袭,而且相当严重。”举报人张女士说。
副教授: 举报人因利益关系“胡编乱造”
对于张女士的举报,被举报的张姓副教授是何态度?13日下午,潍坊学院的张姓女副教授通过电话对此进行了回应。对于举报人的说法,她表示对方就是“想敲诈”,双方有利益纠纷才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举报人“天天到学校闹,闹得沸沸扬扬”,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这件事,学校很多领导都知道。
那么撇开两人的所谓“利益纠葛”,举报人的材料是否属实呢?9篇论文是否涉嫌剽窃?然而对于“剽窃”一说,这名副教授在电话中并不承认,称只是论文“有个别的地方有类似的地方”,记者没必要对此事进行采访。
在电话中,记者提出与这名副教授见面详细了解事情经过,但这名副教授表示,最近学校已经放假,因为这件事她已经十分疲惫,不愿与记者见面。记者询问她任职期间一共发表了几篇文章,她也表示“并没有计算过”。
最后这名副教授表示,所谓“剽窃“的事学校已经查过了,记者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向学校询问具体情况。“(调查结果)学校知道,你们可以问学校领导。她还在网上发布信息,我还没追究她呢!”这名副教授愤愤地说。
学校:已对涉事副教授做降级处分
那么对于张女士举报副教授涉嫌抄袭一事,学校到底是怎么认定的?
在位于潍坊市东风东街的潍坊学院,被举报副教授所在院系的一位负责人承认,这名副教授确实是系里的老师,目前仍是副教授职称。举报人递交材料后,院系和学校党委都十分重视,很快就进行了研究,学校的学术委员会也对此事进行了讨论。最后由学校出具了一份处理决定,认为这名副教授确实存在“剽窃行为”,并对这名副教授作出了处罚。
13日下午,学校提供了一份处理决定书。这份盖有“潍坊学院监察室”公章的处理决定称“经调查核实,举报所反映的问题属实”。学校已经根据相关规定给予这名副教授降低岗位等级处分(由专业技术六级降为专业技术七级),处分期24个月(2014年1月2日至2016年1月1日)。有关该副教授抄袭的论文,不得作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岗位聘用与考核、成果评奖、荣誉评选、项目申报等的依据。
不过举报人张女士对学校这份处理结果并不满意,她表示,这名副教授非“一般抄袭”,剽窃论文数量多,剽窃情节特别恶劣,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应该重罚,“现在的处罚太轻了。我会继续向上反映。”
“七级是副教授职称的最低一级,岗位等级由专业技术六级降为七级,已经是相当严厉的处罚了。”被举报副教授所在院系一位负责人说。至于为何没有取消副教授资格,这位负责人表示,涉嫌抄袭的9篇论文都是这名教师获得副教授职称后发表的,这就是说,这9篇论文不涉及副教授职称评选方面的问题。此外,对于这名副教授的处罚决定,不是某个人做出的,而是学校相关部门集体讨论决定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相关新闻
- 大连理工刘文东副教授、陶胜洋教授 ACS Nano:液滴蒸发介导稳定超粒子可控构筑 2024-12-20
- 陕科大马建中教授/闫凯副教授 AFM:新型高效电磁波吸收的多模态可穿戴织物传感器 2024-12-17
- 川大梁坤能副教授和邓怡研究员团队 Nano Lett.:特洛伊木马生物异质结赋予粘接性水凝胶强大的抗菌和传感性能用于感染皮肤再生 2024-12-11
- 刘人怀院士继续爆料:广州2所高校原校长涉嫌论文抄袭 2013-02-05
- “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正式发布 2010-08-19
- 日本开发出可识破论文抄袭的软件 200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