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95年启动211工程为标志,在大学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运动。1998年,又启动了985计划,要重点建设清华北大为“世界领先大学”,同时要建设几十所“世界一流大学”。今年,又在若干高校启动了“联合创新计划”(也叫2011计划)。
回顾这接近20年的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其步骤和中国教授职业权力的进一步逐步被剥夺,和校园进一步强化行政主导的趋势是一致的。
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教授的职业权力本来保留的就不多了,但是,在这接近20年中,教授逐步沦为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看客。这一过程,里程碑式的步骤有以下几个:
1. 以SCI收录论文数量评价教育机构和大学教师的职业成就。这一过程成为主导完成于上世纪90年代中叶,也就是211计划启动的前后。这一评价模式,把资深教授的职业意见排除于职称晋升和学术评价之外。
至此,中国大学剥夺了教授对年轻教师提拔和晋升的发言权。
2. 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博士论文申请的依据,剥夺了教授推荐博士学位的权力。这个里程碑式的变化,在大学里的完成年代基本与985计划的启动时间相合。
3. 也是在这个211和985计划启动的时间段,相当多大学完成了另外两个步骤,一个是博士论文的盲审,一个是导师退出博士生的答辩委员会。一个是取消了导师建议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人的权利,一个是取消了导师对博士生论文质量评定的参与权。
至此,中国大学剥夺了教授对博士生论文质量的监督权,同时也剥夺了对博士论文的指导权。
4. 最近3-5年,这一过程还没有完成,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开始规定硕士生授予学位,必须以公开发表论文作为依据。
这一要求正在推广到所有大学和学院,完成以后,中国的大学就完全剥夺了教授对硕士论文的质量控制和对硕士生论文的发言权。
5. 大概5年以前,中国的大学开始对新入学的硕士生贴上标签,“专硕”和“学硕”,或者表达为“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有时也被称为“工程硕”和“专业硕”。这两个概念十分费解,不少教授有疑问,我们“工业催化”本来就是专业,它的“专硕”和“学硕”怎么区分?直接的、唯一的区分就是“专硕”只能以硕士毕业,不能转博士生。“学硕”则可以走到博士毕业。
这一区分的根本含义,是剥夺了教授对低年级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进行指导、建议的职业权力。
这些年经常有欧美同行教授来访问,或者专程来参加联合培养博士生的答辩。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怎么不是答辩委员会委员”?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今年答辩的王高伟同学看文件比较认真,答辩前问,导师不能做答辩委员会委员?那Levi Thompson合作导师能做吗?我说,好象没有规定。高伟说,那保险起见,我提交学位申请材料时,还是把提交学位委员会那几份论文上的Thompson老师的名字去掉。
剥夺教授职业权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看起来也比较成功?
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大学离世界领先和一流还有多远?论科研、教学投入和产出,北大和清华早就超越了世界名校Princeton和Caltech。那么,清华离世界领先大学还有多远?也许就是北大同行说的“出西门,向南200米?或者北大离世界领先大学还有多远? “出东门向北200米”?--李永丹
- 四川大学高会乐教授课题组 Adv. Mater.:多价纳米嵌合体介导的内吞-溶酶体靶向蛋白降解用于AD治疗 2024-12-20
- 华东理工刘润辉教授、叶邦策教授 AHM:新型口服递送系统包封智能工程菌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 2024-12-20
- 大连理工刘文东副教授、陶胜洋教授 ACS Nano:液滴蒸发介导稳定超粒子可控构筑 2024-12-20
- 诚聘教授、副教授 -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林业大学中比先进生物医用材料联合实验室 2022-05-02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刘遵峰教授拟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02-14
- 首届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结果揭晓 | 以学科分类来衡量世界一流大学 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