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奖助政策体系争议仍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高文在接受采访时,审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他首先对“10亿”的奖金支出数量提出质疑:“这个10亿元的数据很不准确,统计过程中可能忽略了一些重要数据。实际对学生的支出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比如,中科院的研究生和很多“985”学校的研究生,虽然国家发给他们的助学金每个月只有几百元钱,但是导师每个月还要付给学生1000-2000块钱作为生活补贴,这些钱可能都没有被计算在内。”
高文表示,政策中的“研究生收费”,可能对部分文科类专业的研究生有影响,因为有些文科导师可能科研项目经费不多,无法替研究生负担学费,这部分学生想读研究生就要自己出钱;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理工科学生影响不大,因为他们的学费甚至生活费都可以由导师通过承担的课题经费来负担。“因为我们国家是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费用是国家承担的。研究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也就意味着培养费不应该全部由国家来承担。但不由国家承担并不意味着就要全部由个人承担,而是需要有一个分担机制。大学有钱的,可以通过研究生奖学金和免学费来负担一部分;导师有充裕科研经费的,可以由研究课题分担一部分;研究生个人家庭经济实力允许的,也应该分担一部分;这就是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
高文为记者例举了国外的情况:例如美国的精英教育,他们的教育费用部分由个人来承担,比如生活费等,但是培养和研究费用一般都是由导师或者课题组或者大学来承担。而现在我们国家的研究生费用主要都是由国家来承担,这本身就不科学。如果国家投入不够,研究生待遇低,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做研究。反过来说国家要提高研究生待遇,那就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保证经费来源渠道畅通。通过研究生收费政策,实现成本分担机制,使得研究课题经费也能名正言顺进入研究生培养主渠道,以获得研究生培养所需的足够费用。
清华大学校长袁驷表示,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从2006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试点,清华大学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了“三助(助教、助管、助研)”和“奖助贷”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而言,奖助政策体系尚不完善,还需加力投入。
著名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也提到,所有学生都纳入收费范畴后,需要注意的是奖学金的覆盖面有多大,如果过少,则会增加学生的学费压力。
在采访中也有教育界人士呼吁,应进一步扩大国家奖学金规模到100亿元,覆盖35万硕士生和10万博士生。另外,在设立国家奖学金的同时,设立国家奖教金,把剩余的37亿也花出去。将研究生收费收入,全部用于奖励学生和老师。其他方面,则通过国家投入来解决,让这部分学费真正支撑起中国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唯其如此,这部分学费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起到了最大效用。
- 2024年全国高分子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将于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举办(第二轮通知) 2024-04-26
- 2024年全国高分子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将于 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举办(第一轮通知) 2024-03-14
- 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徐晓敏团队《Adv. Mater.》:超薄水凝胶与可呼吸皮肤集成电子 2022-11-06
-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王文新教授课题组招收高分子化学/计算模拟方向博士生,提供全额奖学金 (每年学费+生活补助共31,500欧元) 2022-05-31
- 华东理工大学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将人工分子机器应用到离子跨膜传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8-12-04
- 国内高校正式迎来新一轮学费“涨价潮” 2014-07-16
- 浙江大学和都柏林大学王文新教授课题组招收高分子化学方向博士生,提供全额奖学金 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