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学校长聚首探寻如何实现行业和大学共同发展
2012-12-18  来源:中国科技网

    培养的学生普遍实践创新能力不强 难以引领行业发展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也是衡量高校水平高低的首要指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代表认为,从我国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培养了一批受企业欢迎的优秀专门人才,为推动工业企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以及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实施,给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普遍存在实践创新能力不强,无法应对复杂系统的工程问题。

    他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就是: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结合得不够紧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程度不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认识不统一、不一致,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的投入、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二是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难免会给企业带来一些影响,如学生进驻企业的安全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保障等,都需要企业投入财力、物力和人力;三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时总有一些顾虑。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对此深有同感,他说,行业特色型高校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家行业领军人才发展的战略需求。专业人才成长所依托的主体,包括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等不再由政府归口管理,客观上造成了主体目标分散、同质化竞争加剧,由此带来了高校对接行业创新战略需求不足、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主观意愿下降、行业企事业单位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制度约束减弱、人才培养实践环境变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领军人才的成长环境。另外,行业特色高校内部也存在科教结合不够、科学研究对高端人才培养的支撑不足、人才国际化水平不高、高端人才培养机制不顺等问题。

    大学和行业应该如何协同创新

    针对行业特色型大学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国家层面、主管部门层面还是学校本身,都意识到必须加强学校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实现协同创新,培育工程型创新人才,推动校企共同发展。

    2011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随之,教育部也推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由高校会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以及行业产业部门联合开展前期培育,重点是确定协同创新方向,选择协同创新的模式,组建协同创新体,营造协同创新的氛围环境,逐渐形成协同创新的新平台和新机制。

    在这一背景下,不少高校联合兄弟院校、行业企业等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如,北京交通大学和轨道交通安全领域的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组建了“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浙江义乌市政府等中央、地方、企业的开放经济部门为协同单位,成立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两所冶金行业特色高校牵头,联合鞍钢、宝钢、武钢、首钢等骨干钢铁企业联合组建“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

    但是,“从合作的整体情况来看,在大学与行业合作方面仍然存在学校一头热的局面,行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深度互动发展不够,共建措施存在虚化、落实和实质推动不大等问题。”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指出。他说:“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学与行业的共赢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宋维明认为,实现行业与大学的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利益共享,合作双方都要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否则不会形成大学与行业的协同创新驱动,不会产生创新的效益。只有建立真正互惠互利,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机制才能实现行业和大学的共同发展,实现可持续的协同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助理赵恒平在思考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与行业共建时也指出,首先应该构建以权益为纽带的新型共建关系;健全以价值实现为目标的长效共建机制;创新与行业协同发展的共建形式。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徐)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