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开发仿生态染色生成技术
2012-11-1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不用染料却能让丝绸拥有亮丽色彩且永不消褪,这一定不可思议。然而,这个不可思议的课题已在厦门大学科学家手中变为现实。日前,这一技术成果已申报国际专利,有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材料领域的国际顶尖杂志《先进功能材料》上。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全新无染料织物着色技术的出现,将会给纺织与服装行业带来一场深刻革命。
传统的衣物颜色多为化学染料染色生成,不仅会褪色,而且废水还会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厦门刘向阳教授课题组借助生物仿生,在丝绸表面成功“构造”出蝴蝶和孔雀羽毛的生物结构色,从而让丝绸颜色如蝴蝶翅膀和孔雀羽毛般鲜艳且永不褪色,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生态染色路径。
“这是因为,不同于化学染料染色,孔雀羽毛和蝴蝶翅膀所呈现的鲜艳色彩是物理结构产生的颜色,即这种颜色是因为生物在微观尺度上的物质周期性物理结构对日光中特定颜色的反射造成的。只要它的物理结构不被损坏,无论风吹日晒,其色彩将永不消褪。”刘向阳解释说。
循着这样的思路,课题组首先选择在自己多年来熟悉的丝绸材料上试验。经过几年不懈努力,他们最终成功在丝绸表面“构造”出一种名为“光子晶体”的结构,这种结构不仅与孔雀羽毛和蝴蝶翅膀生物结构类似,更重要的是,它由一个个晶格“砌”成,这些晶格类似于搭建房屋所用的砖,大小可以调控。“当晶格大小变化时,内部结构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反射不同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于是,实现织物凉爽或保温功能不再是难事——通过调节晶格大小,反射不同光波,织物即可顺利实现抗紫外或屏蔽红外辐射的目的。
“接下来,课题组将会考虑把这一技术‘扩大’到化纤、棉、毛等其他织物材料上。”刘向阳表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liu)
相关新闻
-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团队在纺织品循环涂料泡沫着色技术上取得新进展 2019-10-31
- 厦门大学侯旭教授团队 Adv. Mater.:具有外部诱导内部微尺度流动的仿生液体囊袋 2025-01-13
- 南洋理工大学Pooi See Lee、厦门大学林友辉教授团队 Adv. Mater.:生物可降解的角蛋白用于构建离子电子器件 2024-12-23
- 厦门大学曹学正课题组 ACS Macro Lett.:熵驱动调控非对称二维纳米片在高分子网络中的逆温自组装动力学实现对称性结晶 2024-04-04
- 苏州大学:“纳米在织物上附着”获“挑战杯”特等奖 201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