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源化工绿色过程与产品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2012-09-1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9月10日上午,由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3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携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3家龙头企业组建的“资源化工绿色过程与产品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北京化工大学科学会堂举行。该中心的组建是化学工业行业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关于协同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紧密围绕“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在大学、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之间开展协同创新的重大举措。

    新成立的“资源化工绿色过程与产品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大学、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在“大化工”方面的学科优势和行业特色,实现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解决我国目前化工产业的过程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问题,提升新能源化工、材料化工的发展水平,推动我国化学工业的“过程绿色化”和“产品绿色化”,最终实现资源的高值化和高效利用。

    协同创新中心的倡导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介绍了中心的组建情况。自2011年年底开始成立“2011计划”专项工作组,召开了二十余次研讨会,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凝练,选取了三个研发领域作为突破口,并成立了相应的研究中心。针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需求,建立“能源化工与新材料研究中心”;针对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需求,建立“生物化工研究中心”;针对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需求,建立“绿色化工研究中心”;针对化工前沿领域的共性技术以及系统的优化集成问题,成立了北京化工大学牵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参加的“共性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各参建单位已经先期筹集了启动资金约2.5亿元人民币,用于部分项目的启动和推进;在运行管理方面,实行四中心负责制,并制定相应的章程和管理办法;设立联合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四个中心的基本运作。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机制,依托大学、科研院所与化工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在协同上狠抓“大化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专业,探索设置相应专业学位培养专业人才的新模式,体现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全面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协同创新模式,为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中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岳国君、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范小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以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戴厚良先后致辞,希望协同创新中心在未来的发展中,各参建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创新,实现共赢,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把我国早日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成立“资源化工绿色过程与产品协同创新中心”的重大意义。他表示,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符合今年7月份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对于扭转当前科技研发的无序竞争,扭转投入分散、项目分散发挥作用,促进学科交叉提高学科与研发的竞争力。中心的成立可集成几个单位在产学研方面的优势,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包括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技术、改革传统的研发模式、促进化工研发的根本性变革和高校构建适应21世纪的新的化学教育知识结构。他祝协同创新中心顺利组建,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仪式上,协同创新中心各组建单位签署了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李静海副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院士、戴厚良高级副总裁、岳国君总裁助理、范小森副总经理、康克军副校长、张锁江所长、谭天伟校长一同为“资源化工绿色过程与产品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揭牌仪式结束后,组建单位有关领导在北京化工大学大学召开了中心成立后的第一次工作会,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们围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仪式由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芳主持。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杨建华副主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付志峰副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胡迁林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汪燮卿、中国科学院院士段雪,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聂红等出席仪式,北京化工大学相关职能部门、院系所负责人、师生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仪式。

背景链接:四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领域简介

    针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需求,建立“能源化工与新材料研究中心”。该中心的研发领域包括国家重点需求的高性能合成树脂材料加工、高性能橡胶材料、高强高模的碳纤维、芳纶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与产业化,以及面向“新能源”、“新材料”等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以纤维素与非粮为原料制备生物航煤、生物丁醇等能源替代产品。

    针对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需求,建立“生物化工研究中心”。以纤维素与非粮为原料转化为燃料乙醇,并大力发展乳酸、聚乳酸等生物基化学品。

    针对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需求,建立“绿色化工研究中心”。该中心的研发领域包括以镁盐、铬盐为代表的无机盐化工资源,研发高附加值的结构功能材料、酸碱联产再生和碱渣零排放集成的一体化减排新工艺,解决生产过程的低效率、高浪费以及综合利用不够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氯碱工业的高能耗问题,研发新型离子膜电解工艺、无汞催化剂制备工艺及完整的节能新工艺包;在煤化工领域,研发焦炉气甲烷化制天然气、煤制电石等降耗创新工艺。

    针对化工前沿领域的共性技术以及系统的优化集成问题,成立了北京化工大学牵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参加的“共性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主要研发领域包括材料结构设计、绿色新工艺开发及化工工艺优化集成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