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要介绍科技政策的演变和高校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推动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兴起情况。
近年来,高校的条件设施不断改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术声誉不断提升。如“985工程”建设的大学被ESI收录的世界前1%学科数量快速上升,由2001年的40个学科增加到现在的216个学科。浙江大学有14个学科进入了前1%。
在科技政策的推动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研究型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2010年,新加坡建立了新的公立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它在全球范围内有两所共建学校,一所来自西方的麻省理工学院,浙江大学则被选为来自东方的合作学校。
3 中国大学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
推动大学内涵发展,要实现办学绩效从量到质的转变
中国大学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和增强科研能力。目前,中国大学科研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意识到,中国大学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基础研究比重相对偏少、原创性成果偏少,学术评价制度不利于出学术大师和重大创新成果,来自政府的常规性拨款偏少,以及部分教师在日益重视科研的同时对教学有所忽视等。
结合浙江大学的实践,我认为应该重点发展以下五个方向。
一是从总量到强度量。推动大学内涵发展,要实现办学绩效从量到质的转变。要更加关注反映内涵的人均指标。看人均指标的同时,总量也要达到一定的临界质量。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绩效内涵目标,通过逐步演进的配套政策加以激励和引导。
二是从“一刀切”到“和而不同”。要制定学科间差异化体系,制定各学科的内涵发展路线图,体现不同学科的差异化特征。另外,还要逐步建立符合国内外宏观环境的薪酬按学科配平的机制,从而更好地激励各学科教师努力工作、提高水平。通过逐步深入的国际评估,推动学校迈向世界一流水平,同时为将来实施国际常用的终聘制度奠定基础。
三是从单一学科到学科交叉。大学要面向国家战略主题和区域重大需求,着力建设若干个重大学科交叉平台,设立一批跨学科岗位,推动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动学科交叉,关键在于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制度的科学安排。要探讨建立交叉研究绩效机制。
四是从总体形象到个体形象。要同时推动学校、学科、学者和学生声誉的提高,使中国大学的形象在国际上获得公认。
五是从校内到校外的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大学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校校合作、校所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等多种途径,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达到多方共赢。2011年,我国推出协同创新计划,目的是促进高校对国家发展和企业的贡献,教育、产业、政府三者协同合作。
(作者系浙江大学校长。本文为2012年5月29日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在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的演讲摘登,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演讲的第四部分为:世界银行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帮助,文中略。)
- 诚聘教授、副教授 -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林业大学中比先进生物医用材料联合实验室 2022-05-02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刘遵峰教授拟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02-14
- 科技部:到2025年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2020-03-26
-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引智计划”会议召开 2016-11-03
- 四川成立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