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两项计划”:铺开对接世界科技红地毯
2012-06-06 来源:中国科学报
美国学者Daniel Joswiak博士在冰芯的同位素分析和穆斯堡尔谱学分析方面作出了很杰出的成绩。这位来自爱达荷州的青年学者在博士后出站后,在中国科学院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的资助下来到中国开展合作研究。他深入藏区,采集冰芯样本,研究环境变化。他与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关于青藏高原冰川的合作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2009年,中国科学院率先实施“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和“外籍青年科学家计划”(下称“两项计划”),Daniel Joswiak只是其中的一位。3年来,先后共773位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295位外籍青年科学家获聘来到中国。他们在中国这片科研热土所催生出的累累硕果,正向公众无声地散发着“两项计划”进展顺利、成效显著的芬芳气息。
科技合作结创新硕果
中科院实施“两项计划”的意图十分明确:有重点地吸引外籍高水平科学家和优秀青年学者来华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不断提高我国科技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据介绍,中科院3年来经严格遴选,这支数量逾千的专家队伍,均来自国外著名科研机构,具有较深学术造诣,与中科院所属研究所也建立了较深的合作基础。中外学者精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中科院研究所创新能力提升。
例如,来自法国的Olivier Maridet博士开展了哺乳动物古生物学研究,合作发表SCI论文3篇,现已成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疆课题组的青年研究骨干。加拿大皇家安大略自然博物馆的Robert Ward Murphy教授在昆明动物研究所与张亚平研究组进行的合作,则推进了国际DNA条形码在中国的开展。
与此同时,中科院有意识地引导外籍专家与西部研究所开展合作,以提高西部研究所的科研能力和国际合作水平。新西兰土地管护研究中心Roger P. Pech教授与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之间的合作即为一个典型案例:通过联合研究,他们进一步完善了高原鼠兔种群调节野外试验设计和标志重捕技术,为提高该研究所的科研能力作出较大贡献。
此外,“两项计划”在推动和加强中科院研究所与国外主要科研机构合作、联合争取国内外重大项目等方向上,也取得阶段性进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