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校教师以不同方式远离高校现行体制
2012-05-28 来源:山东商报
徐斌:怀有童心的孩子回家了
4月初,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前院长徐斌的离职演说开始在网络热传。他给自己的演说取名《怀有童心的孩子回家吧》。
“目前中国高校所犯的毛病,多在常识以下。”在这段获评“有愤怒却不失理智,有妥协仍不忘坚守”的内心独白里徐斌说。
2004年,浙江工商大学成立人文学院。在校领导的动员下,学者徐斌走上院长岗位。三年任期满后,因为“有些事只做了一半”,他获得连任。
“实际上我在连任后一年多就知道自己不适合这个行政职位了。”徐斌说,自己置身其中,越陷越深,深感高校行政化、权力化日趋严重。
他将自己在任六年半来的最大体会概括为:没有精力认真考虑真正的教学和科研事宜,穷于应付各种指标;高校中违背常识的行为,甚至造假的勾当居然大行其道。
“上级考什么,下边就干什么,行政权肆无忌惮地侵害教育权和学术权,搅得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这六年多里学校无数次开会、布置工作,没一次真实地倡导学术自由、坚持学者良心、担待社会责任。”
他坦言中国知识分子的通病是做与说的分离,人格的两面性甚至到了不自觉的地步。“慷慨激昂的体制弊端批判者,行为目的不是改造体制,而是一转身也参与其中去分一杯羹,连半点内疚也没有。这不是乡愿是什么?”
在这种体制中,徐斌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矛盾:他无法像大部分所谓学者型领导那样,一边不痛不痒地批评体制,一边又利用体制大捞好处。
“那些捞好处的套路我不是不清楚。”
高校现行体制对科研的干扰与附加同样让徐斌痛心不已。在他看来,研究从起点上就被渗入功利因素,研究被严重工具化,沦为名利的敲门砖。
“还有多少人能从科研中获得快乐和价值肯定?为什么出不了大师?这还用问么!”徐斌在演说中直抒胸怀。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煨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上任时,徐斌带着杨绛翻译的兰德的《我和谁都不争》而来,“今天则吟着这两句话离任。”
徐斌说,这就叫“怀童心的孩子回家了”。“以后和大家在一起的将是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徐老师。”
徐斌在浙江省社科院工作时的同事、知名律师陈有西,时隔数月后,在微博上看到了徐斌演说稿。
“我想他的悲鸣不是在批判一个大学,而是思考和呼唤中国的学术和良知的回归。 只有告别才有真演说,这是一种怎样悲哀的现实?”陈有西说。
“当下中国,无权者展现出明显的真话情结,真话难觅,不仅在于说话者缺乏勇气,还因为说真话的人知音太少。”数日后,出现在媒体上的一篇评论似与陈有西之问遥相呼应。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教育部等:鼓励扩招博士后,作为补充高校师资重要来源 2021-01-28
- 破“五唯”,不得把SCI、出国经历等作为限制性条件!不得填写人才帽子 | 高校教师职称改革意见稿发布 2020-07-27
- 高校教师收入要增加了?科技部教育部接连释放信号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