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岛科技大学创新产学研融合模式带来的启示
2012-03-01  来源:中国教育报

  启示二:坚持特色发展道路,助推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

  青岛科技大学一方面通过各种政策鼓励教师“顶天”,争取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另一方面注重“立地”,使学校的科研优势和特色为地方发展的目标和需求积极服务,赢得地方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从而增强学校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材料学、化学化工、机械工程、自动化等是青岛科大的优势学科,也是学校产学研融合重点支持的学科。去年,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获得高达1.2亿元的科研经费。学校坚持把这些学科做大做强,做成产学研合作的“蓄水池”,产生了一大批实用性强的科技成果。

  学校与中海油联合开发的“海上钻井岩屑的脱油处理”技术攻克了国际性难题,其工艺处理效率比当前国际最高指标还高10余倍;学校承担的一个“863”项目使我国橡胶工业和高性能轮胎技术实现升级换代;与海尔集团合作生产纳米抗菌材料,应用于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各个领域;与济南友邦合作开发的“废旧橡胶塑料裂解技术”,今年2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造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如此多的贡献,使得青岛科技大学被誉为“橡胶行业的黄埔”。

  去年,学校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青岛市四方区政府、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将学校党委书记高青提出的打造“中国橡胶谷”的目标推入快车道,一期10000平方米交易中心已经正式营业,并引来多只金凤凰。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中化国际、双星集团等国内一大批行业巨头纷纷抢先进驻橡胶谷。

  启示三: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引进和培养卓越科研人才

  校长马连湘认为,卓越的科技人才是学校最宝贵的科研“金矿”,所以学校致力于营造自由的学术空气和活跃的科研氛围,搭建科研平台,激发人才的创造性。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遗余力地引进人才,2010年,新材料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我国粉末传感器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教授正式受聘为该校教授、博导,并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郭庆杰、侯万国等一批泰山学者受聘该校,数量居全省之首。学校还预留了人才用房,用于引进人才租住或购买,同时从科研启动基金、岗位聘任、工作条件等方面都予以了政策支持。

  同时,学校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培养青年教师。学校在国内高校率先出台了教师职称评定新规,从今年起,打破目前国内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常规标准,即只注重教师个人学历、发表论文数量及教学资历,实行社会实践一票否决制。学校要求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到企业、事业及政府机关单位进行为期3个月到1年的锻炼,实践期间,教师基本工资、保险等待遇不变。该校已派出上百名青年教师到中石化、海信、杭州中策橡胶、国家海洋所等单位,进行为期1年的全脱产实践。

  青年教师宫磊博士毕业后,没有多少工作实践经验的他成为该校环境学院的一名老师。刚开始上课时,宫磊曾遭遇不少尴尬。由于缺乏第一手案例,讲授对污染废气的控制如何进行设备选型时,宫磊只能照本宣科,“甚至有学生在课堂上睡着了”。通过在齐鲁石油化学公司几个月的脱产实践,宫磊现场观摩了世界最先进的废气污染控制设备,并用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了设备的工作过程。宫磊将这些照片和视频带到课堂上后,惊讶地发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为增加,课堂的互动热情很高。

  学校还通过“科技特派员”、“研究生校企双导师培养”等制度搭建合作平台。2009年至今,学校派出60余名教师深入省内外企业,其中博士39人,技术转移项目112项,合同额3500万元。凭借科技人员的桥梁作用,打通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通道,实现学校的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