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校评估,离国际化还有多远
2012-02-08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键词:高校评估 国际化
今年,教育部将在部分院校试点第三轮本科教育评估,其中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合作进行评估引人瞩目。专家表示,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同时,国内高教界还应使国内整体的高等教育质量能够在国际标准下获得承认。
 
“以往的评估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评估标准、评估手段比较单一,工作存在着简单化、形式化的倾向。今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案,达到评估的目标。”
 
以上这段话,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底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回应对本科教学评估质疑时的表态。2012年,教育部将在部分院校试点第三轮本科教育评估,而在2011年底下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中,教育部也的确对评估作了多方改进。
 
在这中间,引人瞩目的一条便是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聘请相应学科专业领域的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本校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探索与国际高水平教育评估机构合作,积极进行评估工作的国际交流。”对此,有人评价其为教育部为实现评估国际化所迈出的第一步。然而,面对饱受质疑的教学评估,已经迈出一步的国内评估制度,距离国际化还有多远?
 
“名校做法不具推广性”
 
对于“评估国际化”一词,国内多数高校还比较陌生,但细数下来,近几年却也有一些“先行者”。
 
2006年10月,清华大学曾低调地进行了一场国际学科评估,接受评估的是该校工业工程系。6位美国工程院院士以美国近150所高校工业工程领域的教育研究水平为参照,对该系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进行了评价。这也是记者所查到的在国内高校中,最早的一次国际评估。
 
在此之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都曾尝试与国外专家或评价机构合作,对本校部分专业学科进行评估,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2007年上海交大对该校物理专业进行的国际评估为例。评估专家们对该系的科研与学生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有针对性地制订了物理系发展战略。2009年,国家基金委物理学部负责人来校考察后曾表示:“两年前的国际评估让交大物理系出现了勃勃生机。”
 
2011年,清华大学更是宣布将逐步建立覆盖所有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制度。
 
然而,取得如此效果的国际评估在国内却一直停留在小众范围之内。目前曾尝试过国际评估的也基本仅限于以上几所高校。国际评估的推广是时机未到还是动力不足?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东北大学教授王兴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距离国际评估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仔细观察一下,目前开展国际评估试点的基本都是国内最顶级的学校。它们的办学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与国外大学已经有一定的可比性。”王兴伟说,但对于国内大部分高校而言,其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实际水平与国外的评估体系要求差距太大,比如,国外评估很多都是把高引用论文数作为衡量学科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国内很多学校的学科专业连SCI收录的文章都没有几篇。
 
对此,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组成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也表示,从操作层面上看,中国2000多所高校如果大范围进行国际评估,将花费巨额成本,不具可行性。
 
“从更现实的角度看,学校的国际评估应该是使专家更多地站在国际视野上对学校的发展作出评判,这无疑是件好事。这样,评估国际化在现阶段才具有更现实的意义。”王兴伟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