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瞿金平院士:30年与螺杆“较劲”
2012-01-1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科学研究:眼要尖 脑要活

  
“在科学方面,我不喜欢走前人走过的路,宁愿探索新的途径,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瞿金平说,科研的道路漫长而艰辛,甚至带着一丝枯燥和乏味。“年轻人如果选择了科研作为自己的职业,一定要记得,眼要尖,脑要活。”

  话虽简单,做起来却甚为不易。瞿金平表示,搞科研离不开对科技前沿和行业发展的时刻关注,结合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把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整合为己所用。“这个过程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的研究内容永不落伍。”

  坚持不懈:与一根螺杆“较上了劲”

  瞿金平说,塑料作为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一种材料,早已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小到服装鞋帽,大到汽车飞机,都和塑料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然而长期以来,一直归属于轻工系统管理的塑料生产行业却始终处在高耗能、高浪费状态。螺杆,作为塑料生产行业人所共知的代表性零部件,从塑料诞生的那天起就与之如影随形。而这也正是造成塑料生产行业产生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瞿金平表示,螺杆的长度越长,塑料加工机械的能耗越大,螺杆加工制造越困难。而当前随着塑料品种不断增加和制品要求不断提高,螺杆的长度是越来越长,塑料生产的耗电更是节节攀高。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瞿金平就一直致力于缩短螺杆的研究与探索,在国际上率先将周期性变化力场引入螺杆塑化加工过程,提出了塑料动态塑化成型方法及原理,发明并成功产业化塑料动态塑化加工设备,缩短了螺杆长度。但是螺杆始终还是存在,塑料生产行业始终难以摆脱“电老虎”的标签。

  2007年,从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位置上卸任之后,瞿金平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干他的老本行,研究塑料加工机械。能否将螺杆彻底从塑料加工机械上拿走呢?如果拿走了它,用什么来替代呢?如果真能拿掉螺杆了,是不是加工能耗高、塑料多次循环利用等问题都会随之解决呢?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而在他主持的“塑料动态成型加工技术与装备”项目在200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后,华工颁发了50万元奖金给他们团队。“当时就想着,50万元分给大家的话没太大意思,还不如集中起来干点大事。”瞿金平的提议得到团队成员的支持。大家一致同意把这笔奖金用于解决塑料生产行业里人人头痛的螺杆课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