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七成受访者认为大学行政领导兼做科研弊大于利
2011-12-1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对于大学校长是否应该放弃科研,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则持保留意见。他说,对于一般院校而言,校长专注于管理而放弃科研无可厚非;但是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校长如果几年都不做科研,不了解学术的基本发展情况,又怎么能做好管理呢?
 
“当今社会对校长这一岗位性质的认识出了问题。”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指出,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大学校长应该是学术上的佼佼者。但问题是,学校的管理与做学术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很难同时把两方面都做好。更重要的是,校长等学校行政领导做学术,可能出现通过行政权力谋取学术利益的现象,从而导致政学不分、权力通吃,最终败坏学校的学术风气。“评价一个大学校长好坏的标准,不应该是学术做得好不好,而应该是他管理的大学的业绩优劣。”
 
91.6%的人期待大学进一步去行政化,还学术自由发展的空间
 
刘海峰认为,大学校长是否愿意继续做科研,本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是由于大家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期待很高。
 
调查中,91.6%的人期待,大学能进一步去行政化,使行政权力与学术分离,还学术自由发展的空间。
 
“去行政化”一直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主题词之一。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写道,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也进行了一系列大学“去行政化”的实践。
 
时至今日,大学去行政化的效果怎么样?调查中,93.4%的人认为,当前我国大学中行政权力过分干预学术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身份为高校教职人员的受访者中,持这一态度的人员比例多达94.1%。
 
刘义坦言,虽然大学去行政化的口号不绝于耳,但就他的实际感受而言,大学行政化的“病症”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发严重了。在他看来,没有具体可操作制度的跟进,所谓的规划免不了成为摆设。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决不只是校领导不进入学术委员会那么简单,关键要看学校的权力结构有没有发生改变,校长等行政领导权力通吃的现象有没有得到遏制,教授、学生的自主权利有没有得到提升。”熊丙奇认为,真正的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一方面要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在高校内部要理顺行政与学术的关系,避免行政权与学术权纠缠不清。
 
熊丙奇指出,去行政化改革针对的群体就是当前的高校行政领导。他们是当前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掌握着巨大的资源与改革话语权。湖南大学校长能够“向自己开刀”,的确值得钦佩。可是,对于那些不愿意“向自己开刀”的大学行政领导又怎么办呢?这毕竟只是个人选择,缺乏制度保障。“所以,高校‘去行政化’的阻力非常大,很容易沦为表面上改革、实际上不改革的‘改革陷阱’。”
 
大学“去行政化”关键需要做些什么?调查中,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教授治学,行政权力不插手学术事务”(77.4%)与“行政权力不干预学术资源的分配”(77.0%)与。接下来还有:取消高校各级领导的行政级别(59.5%)、行政领导不兼做科研(57.6%)等。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