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行业发展构建联合攻关机制
北京化工大学与行业企业一起构建联合攻关的创新机制,把学校打造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大型石化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所引起的直接、间接损失难以估计。能否建立一种石化企业安全事故的诊断、预警和自愈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高金吉率领科研团队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所属大型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了装备网络化远程监测诊断中心,对全国各地的35家大型石化企业的近400台大型设备实现了在线监测,协助企业避免多起重大事故,为我国炼化行业装备安全运行编织了一张安全保护网。目前高金吉团队正和多所大学、研究院、企业一起,筹建大型石油化工装备系统的安全节能与智能监控平台,自主研发故障自愈技术,致力于为我国石化行业安全生产作出新贡献。
学校围绕资源、过程、材料和制造等环节,大力建设面向行业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与研发平台,涌现了一批行业重大科技成果。针对乙烯工业的关键装备“大型造粒机组”研发任务,北京化工大学作为技术牵头单位,与5家合作单位密切配合,在2010年实现了自主研制的每年20万吨聚丙烯大型挤压造粒机组一次试车成功,使我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大型造粒机组全套技术的国家。在试车现场,大家难抑激动的心情:“以前,国外公司掌握着核心技术,报价上千万美元,维修费数十万美元,中国企业只能被动接受报价。今后这样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
面向区域发展建外设研究院
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化工大学立足首都、布局全国,大力建立面向区域的外设协同创新平台——区域研究院。
结合江苏省常州市打造科教新城、建立新材料制备基地的机遇,北京化工大学积极加强与常州市政府的合作,建立了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在常州绿色化工与新材料等产业拉动直接投资近10亿元,为地方新增产值数十亿元。校地双方的协同创新能取得多赢、可持续的效果,要求大学积极主动去对接区域的创新需求。“我们的教授像作战一样把常州的企业标在地图上,一家挨一家地跑,在地图上给有合作需求的企业标上红旗,暂时没有合作需求的标上蓝旗。地方政府看到这种态度和精神,就更加有信心了。”北京化工大学常州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在谈及建院初期的情景时说。
目前,随着学校与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合作共建的区域合作机构相继开始建设,北京化工大学外设研究院的整体布局不断推进、不断完善。
“破解协同创新的难题,首要任务是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要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在国家、行业和区域的创新需求牵引下实现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的统一。”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芳说。
- 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团队 AFM:光热响应性杂化水凝胶可诱导免疫调节介导的伤口愈合 2024-12-10
- 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团队 AM:可适应强湿粘附水凝胶用于长期保护牙周炎伤口 2024-11-28
- 北京化工大学徐福建教授团队 Adv. Mater.:天然树环结构敷料可持续收紧伤口并加速伤口闭合 2024-11-25
- IBM科学家:塑料可实现无限次循环使用 2016-01-25
- 2014全球高校和研究机构创新排行榜发布 2014-08-27
- 2012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获奖名单揭晓 2013-01-05
- 武汉大学邓红兵教授团队《Nano Lett.》:面向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甲壳素/壳聚糖纳米纤维 - 从层级结构调控到功能化应用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