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物理教学科研团队 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灵魂”
2011-11-1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献身三尺讲坛 培养卓越人才

    团队教师常年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承担着《高分子物理》课程群的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课程群包括4门本科课程,4门硕士研究生课程和1门博士生课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高分子物理学先后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高分子流变学》评为学校优秀课程。出版了《高分子物理学》、《高分子材料流变学》、《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及其进展》、《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材料概论》、《聚合物材料——结构·性能·应用》等十几部教材、专著和译著。吴其晔、张萍教授评为青岛科技大学教学名师,吴其晔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多次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其中包括闫业海、段咏欣两名德国洪堡奖学金学者和山东省海外泰山学者,他们在学成之后又返回母校,加入到培养他们成长的团队中来,为团队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精品课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促成的,而是经历数十年磨炼和锤打,有着深刻的内涵。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高校教材内容与科技前沿脱节,教师知识老化陈旧的矛盾十分尖锐。高分子物理团队凭着洞察前沿与把握先机的敏锐性,率先提出“积极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努力开展高水平科研,充实和开拓教学领域”的改革思路。通过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保持与著名大学、研究所交流联系,不失时机地将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及科研新成果准确恰当地引入教学环节,先后开设了《高分子流变学》《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等新课,不断提升和完善传统高分子物理学的教学思想和内涵,编著出版新教材,全面提升了学科水平,有效缓解“教师知识老化”、“教学和科研脱节”、“实验教学落后于理论教学”等矛盾。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著名学者白川英树来校参观了团队实验室并与团队进行了学术交流。2007年吴其晔教授应邀在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上作了“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开拓高分子教学新领域”的邀请报告,得到国内同行认可和好评。

    培养一支高水平团队既要有高水平业务工作,又要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高分子物理教研室至今还实行着新教师上课的“试讲制度”,无论资格多老,不论学历多高,即便博士后上新课也必须试讲,而且试讲后的评议是严肃认真甚至苛刻的,有的老师通过几次试讲才能登上讲台。这是对学生负责,对老师负责,对课程和党的教育事业负责。杨文君老师说,精品课程既是荣誉也是压力,比如穿上一件新衣服,自己就要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有些人认为教学是软任务,教学工作付出多收获少。该团队的老师却在实践中体会到,讲一门高水平的课程决不是软任务,尤其是专业课程。在你深入系统而且结合学科发展前沿的讲授过程中,常常会闪现新的体会和灵感,有时甚至能凝练出新的科研方向。该团队承担的《高分子材料的非弹性体增韧》、《高速流场中熔体流动的不稳定性》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都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引申凝炼出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反过来,高水平的科研实践也有效加深了教师对课程内涵的理解,青年教师受益最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