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启动申报。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面向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进行选拔,通过资助其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促其脱颖而出,成长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性科技后备人才。自1993年实施以来,新星计划共选拔培养了十八批1475人,一大批入选人员在各自学术领域和单位崭露头角,很多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的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有的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甚至入选两院院士。
近年来,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作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重要举措,受到科研人员和社会广泛关注,已成为首都地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品牌。新星计划实施中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覆盖范围广,学科领域全,将首都地区中央、市属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机构全部纳入,有效促进了首都地区科技创新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二是强化单位作用,注重过程管理,选拔各单位重点培养人才,建立了日常跟踪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三是新星计划培养中突出以科技项目为依托,积极打造新星交流合作平台,成为首都地区青年科技人才紧密合作的“绿色通道”,紧贴当今科研最新动向和首都发展需求,提升入选人员的合作创新能力。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首都率先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格局,要求大力推进首都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选拔,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今年新星计划的实施,将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人才单位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探索建立适合企业科技人才特点和符合创新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类新星选拔评价方式。同时,立足“科技北京”建设,融合首都科技项目、平台和政策资源,深化与区县和重点单位的合作培养,探索新星计划与市自然基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以及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建设的有机链接,实现科技人才培养优先投入和统筹推进。
此外,从今年开始,科技新星计划将组织入选人员开展跨学科合作项目研究,促进新星间的交叉学科合作研究,鼓励联合创新和团队合作,培育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进一步加强新星国际化培养,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形式新颖、效果显著的跨国学术交流和共建,探索科技新星国际化管理,为科技新星提供创新、创业的广阔天地。同时,加强科技新星计划延伸服务,组织新星成果推介活动,对于新星培养中完成的应用研究优秀成果予以推广,对具有转化基础的科技成果,通过后期项目支持给予成果认定和转化服务,对科技新星成长进行追踪服务和支持,使新星计划更好地服务于首都科技发展大局。
- 2012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申报工作启动 2012-03-29
- 北京科技新星计划今年起开展跨学科研究 2011-10-09
- 令人期待的《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 2019-11-29
- 2018北京市“杰青”出炉 资助经费三千万 2018-11-26
- 北京化工大学杨卫民教授团队:聚合物熔体微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可控制备原理与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基金项目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