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高回报 学术不端谁之过
2011-09-21 来源:科学时报
关键词:学术不端
短短三五年,对偶尔爆出的学术不端事件,社会似乎已从惊愕开始慢慢变成“习惯”。
“我国现在的这支科技队伍成长的速度很快,但素质水平相对滞后。”9月20日,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沈岩将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结于科技体系尚不成熟。
尽管多个科技主管部门的领导都曾明确表示,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但该类事件在公众视野中的出现,却越来越频繁。
钟伟民来自美国耶鲁大学,他认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大量增加是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这与“中国国情”和“摸着石头过河”分不开。
真的是“逼良为娼”?
科学家为何造假?
“一是病态,二是‘逼良为娼’。”在钟伟民的经历中,学术不端的代价十分巨大。他曾经的一位同事,评终身教授时被竞争对手举报某篇论文中的图片造假,持续长达两年的调查后,证据确凿,他被“零容忍”,没能拿到终身职位。
以我国目前的科技评价体系,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评奖,都与发表论文的数量直接挂钩。
“一篇文章要拆成三篇写,有科研人员就跟我说,是评价体系逼出的学术不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黄伯云表示,这是对中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严厉抨击。
然而,“科研诚信的问题高发,是因为学术不端行为在我国还处在低风险、高回报阶段”。陈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纪检监察审计监督局副局长,他认为,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到位。
在过去10年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立案调查学术不端案件204件,呈逐年增加趋势,隶属单位主要在高校。
“在调查中,不但很多隶属单位的学术诚信意识淡薄,一些专家学者更是不愿意配合。”陈越举了下面的案例:
有人举报某大学朴教授获得基金项目的申请书涉嫌抄袭。基金委专家调查后意见高度一致,认为是朴教授的申请书明显抄袭了贾的博士论文。
可是,朴教授所在学校学风办公室认为,申请书不存在抄袭,只是没有列出参考文献,属于学术不规范;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被抄袭者贾博士给基金委发信称:朴教授的申请书是我博士论文的继承和深化,是我论文的完善和补充,抛砖引玉之效已达到。
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为了证明没有抄袭,朴教授找到了该领域顶尖的知名专家,再次致信基金委,为该事件周旋。
但最终,“撤销该项目,返还已下发基金,取消该教授5年的申请资格,并且通报批评”。陈越说,对此类事件找专家调查时,得到的答复有时是“找别人吧,我们的圈子很小,低头不见抬头见”。
尽管朴教授最终受到处罚,但对事件中出现的其他人物,仍难以追究相关责任。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Giessen大学在查实一起博士毕业论文数据造假后,撤销了该生博士学位,退还博士期间奖学金;其导师退还3年科研经费20万元,并提前3年退休;其指导教师离开学校;参加其博士论文答辩的3位教授受到严厉批评和处分;该大学校长一年后辞职。
“惩罚措施应该让科研人员对学术不端行为望而却步,不敢去踩那根红线。”沈岩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基金委发布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办法 2020-12-30
- 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学者有德 行者守端 2017-02-10
- 《科学》微塑料幼鱼热点论文被控学术不端 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