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战略:协调学科发展的有力杠杆
科学基金如何分配?多年来,通过制订发展规划、确立资助导向、设立不同资助工具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导着基础研究的发展方向,重视基础,关注前沿,培养人才,均衡协调学科发展。
相对于许多国家科学基金以人员经费支持为主,科学基金以项目和人才作为两大资助板块,兼顾研究和培养两大资助体系,在以人为本的同时力求源头创新。
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逐渐形成和发展了由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环境条件项目三大系列组成的资助格局。建立了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实质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等多层次相互配合衔接的资助项目系列;通过实施科技人才战略,架构了以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为主的人才培养资助体系;同时还完善了以科学仪器基础研究、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科普项目、联合基金等专项构成的环境条件项目体系。
在国家创新体系总体布局中,科学基金承担着支持学科均衡协调发展的重任。
“科学的整体发展往往受到‘最弱势’学科制约,万一停掉某个目前不太前沿的学科,以后很有可能影响其他学科发展。”陈宜瑜表示,基金必须保障所有学科基础研究都能得到支持。
国际评估显示,上世纪80至90年代,科学基金是11个学科最主要的经费渠道。而当前,仅有1个学科还主要由科学基金资助。这表明科学基金在一些学科发展早期起到先导性资助作用。
在积极响应新兴学科发展需要方面,基金委对基础研究国际新动向、新学科生长点、学科交叉研究予以特别关注。此外,基金委还致力于前瞻部署和支持能够引领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前沿研究。
基金委还果断上马“非共识项目”,使一些原创思想不会被专家评审系统层层筛选而磨掉,从而倾向于支持保守的研究。
在人才发现、培养方面,基金委积极打造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资助链,特别是对青年人才的培育。
1994年,基金委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包括外籍)”,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1997年,基金委承担管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工作,用于支持国家理科基地的条件建设和本科生研究能力的提高。
2000年,“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设立,资助国内以优秀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科学家为骨干的研究群体,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
科学基金还开创了允许受资助者拥有国内外两个基地的“哑铃”模式,解决了许多海外留学生去留两难的问题,搭起了国际合作平台,吸引海外优秀人才。
“科学基金就像一个人才与思想的‘发酵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曾感慨,许多好的创新思想,首先在科学基金资助下得到孵化;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优秀人才,首先在科学基金支持下得到培育。
- “加强科教结合,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大问题研究”课题启动会在京召开 2012-03-05
- 香港科研机构有望纳入国家创新体系 2010-10-2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公开招聘流动编制工作人员的启事 2020-11-2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第九大学部 2020-10-30
-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 20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