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江浙技术转移与转化纪略(上)
2011-09-14  来源:科学时报
编者按:
 
前不久,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接受访谈,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将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内涵更加丰富完整。”在短短的几年里,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挥师挺进长三角,设“据点”、建“基地”,取得技术转移转化的骄人业绩,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贡献。从今天起,科学时报报将连续刊发三篇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应用化学国家队挺进长三角》、《“应用”二字镌刻在所名和旗帜上》、《应用化学国家队必须“储能”》,愿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探索的科技创新实践之路,能为建立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一些宝贵的借鉴。
 
合作关系已是如此之“铁”
 
“储能院?”记者听到这个词汇多少有点陌生,本能地停笔问姚献平:“这三个字该怎么写?”
 
姚献平是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他应本报之邀,今春全国两会期间,就我国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问题,在京接受了专访。
 
“‘储能院’由长春应化所与常州市政府共建,全称是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姚献平满脸带笑,“长春应化所这几年挺进长三角,2007年和我们化工研究院签约,成立了杭州分所,2009年12月与杭州市、浙江省签约,共同组建了应化所浙江(杭州)材料与化工技术研究院,简称‘材化院’。”
 
记者录下这段话,思绪随之飞得很远:2007年7月31日,记者曾赴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调研,时任该所科研处长的周光远言简意赅,介绍了应化所技术转移与转化的“四步走”攻略,以及该所在杭州建立分所、将在长三角进行技术转移转化的情况,有观点,有思路,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短短4年,应化所挥师挺进长三角,设“据点”、建“基地”,业绩骄人,应化所和杭州市化工研究院的关系,也已是如此之“铁”——姚献平介绍应化所在江浙的科技布局,就像是“自家事”一样“门里清”;为记者的采访“穿针引线”,不仅心无芥蒂甚至还有点“越俎代庖”!
 
记者这次采访姚献平不久后得知:5月18日,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在常州揭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原院长路甬祥曾说过:“中科院的化学类研究所很多,但化工过程的力量很弱,往往在实验室里做得很好,一到工业化就会卡壳,做不下去。所以,我们还要加强Translational research,不能从实验室玻璃器皿直接跳到工业去,必须有工业过程、化工过程这方面的研究。”路甬祥还说:“就中科院自身来说,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主要只能放在前、中端,即基础前沿和战略研究创新这一阶段。我们放少量的力量去孵化,但在孵化以后包括工程化的过程,应该吸收社会的力量参与,越到后端社会的力量应该参与得越多。不可能大而全,包揽从基础前沿到规模产业化的全过程。”
 
路甬祥是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是流体传动与控制方面的知名科学家,深谙能量“转移”与“转化”之道。作为在中科院13年的掌门人物,他高度把握国家科技战略队伍的定位,更是作出了许多清晰的勾勒与描述。
 
4年前对周光远的采访,以及今年两会对姚献平的采访,无疑为记者的报道留下伏笔;多次随路甬祥到研究所调研,聆听他阐述技术转移与转化的理念,也为记者最近深入调研,写作长篇通讯《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江浙技术转移与转化纪略》,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  [2]  [3]  [4]  [5]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