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申请洪堡基金和科学基金的异同
2011-08-15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最初我根本没想过要申请洪堡基金,只是海投邮件联系课题组长(host),因为没人回信,就开始联系经常负责我投稿的一个编委。2010年3月,这位编委给我回信,说他已经退休4年,不能招博士后了。幸运的是,我附带的简历及论文清单打动了他,他推荐自己的三个学生让我试试。
 
前两个学生都是“牛人”,他们手底下人太多了,第三个学生刚评上教授,回信说他现在经费不足,建议我申请洪堡基金,还鼓励说看了我的材料,有70%的把握。他还给我提了两个可选的题目让我考虑。我决定试试这个申请。
 
在认真讨论和比较了这两个题目后,我选了接近自己近年研究方向的一个。2010年4月初开始写申请、查文献、看资料,一个星期左右就写出了第一个版本,由于这个课题和我的研究非常切合,并且刚好提交过我的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所以思路很清晰,框架本身就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并不费劲。
 
想不到发给德国教授后他直接就否定了,说这不符合规范,而且太啰唆,没有具体到细节。而且他和另外一个教授讨论,觉得这个课题可能太过陈旧,理论性太强,不容易得到资助。所以他建议我选另一个课题。
 
第二个题目的研究方法和我现在的研究差距较大,又是陌生的领域,根本就没法找出该领域内感兴趣的研究目标。
 
那段时间我在图书馆借了一大堆教材,从最基本概念开始恶补。而后查阅德国教授给我的相关研究文献。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看了近100篇文献。然后又开始写申请,但在写的过程中还是发现对某些概念把握不准。最大问题就是对拟研究的内容,以及对研究内容所提出的研究方案毫无把握,感觉心里没底。
 
新的申请初稿给德国教授后,他也感觉到了其中的问题。而且他本身也不是学生物的,所以把我的申请给另外一个生物学教授进行点评。最后他给我回信,给了我四五篇那位老师的文章,让我从中找研究内容,用我们领域的研究手段去研究他这些文章中的一些问题,看能否用我们的方法去解决。
 
而且,他说服了这个生物学教授作为我的共同课题组长。这给了我很大启示,也更有信心了。因为这个共同课题组长资格比较老,在行业内名气较大,和他合作研究的院所比较多。最关键的是,他以前组内也有获得过洪堡基金的学生,信里还给了我那个洪堡学者的申请,让我参考。
 
到2010年6月,新申请基本成型。从开始写申请到基本定稿,两位课题组长给我提了三次意见,都是宏观上的寥寥几点,从没在申请书上直接修改。
 
8月份我去美国开会,刚好课题组长也要参加,在美国我们又简单交流了一下申请的事,9月份,他给了我最后一次意见,这次终于在申请书上给我修改了几个细节上的句式问题和一些段落间的衔接。
 
从申请洪堡基金的经历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写法不适合洪堡。洪堡讲究的是方案的可行性,更确切地说就是一个详细的研究计划书,需要的是可执行性及实际的工作内容。不要求过高的创新性。
 
在团队方面,我的洪堡申请里有四个推荐人,一个是我的博士导师,人脉关系广 。一个是我现在的课题组长,学术不错。一个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是个洪堡学者,我组长推荐的。一个是香港大学的教授,是我组长的博士导师,美国人。其中课题组长帮我拉了强大的推荐团,使我的申请更具有说服力。
 
不论是申请洪堡基金还是科学基金,研究团队、论文、申请书,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者王惠钢系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