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促高校科技发展 为经济建设服务
2011-06-2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第四个方面,真正建立教授与企业的联系。真正的科研应当是问题导向型、需求导向型,企业有什么问题找教授,我们的教授、科研人员给企业提供咨询,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开展科研,教授有什么成果到企业去转化。从科研本质规律上来讲,如果是为了经济发展,那么一定是企业提出问题,教授去解决问题。
    所以,综上所述,我把上面几个方面叫作科学成果转化的四个方面,包括事物发展的两个本质规律和两个一般规律。其中,第一个本质规律是将科技成果转化到课堂上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个本质规律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教授为企业提供咨询,为社会发展提供咨询。另外两个是一般规律,国外大学是把技术成果卖出去,我们中国的大学是自己去办企业。
 
三、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记者:针对目前社会关注的高校科技工作“论文多、专利少”,“重理论研究、轻实际应用”的问题,请您结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在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做法,谈一谈对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看法。
 
李志民: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上一个问题的延伸。我们高校科技成果的论文多、专利少,这是一个事实。这和我们国家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有关系。一方面,国家重视高校的科研,高校有机会开展科研,所以高校的论文产出比较多,就像我们开展体育运动一样,有一个普及和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在腾飞,不仅仅是科研部门,不仅仅是教授,各行各业都比较浮躁,所以造就了浮躁的情绪,各种管理也是以数量为主,数量考核是最简单的考核,由于考核导向的原因造成论文数量多,解决实际问题少、专利少,这是目前我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有一些办法和措施。
    第一,我们提出要还科研论文本来的目的,要把科研导向从论文导向变成问题导向。目前,高校教师是围着经费转,如果能够变成围绕企业的问题来转,那情况就会有较大的改善。企业和高校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企业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考核体系;高校也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考核体系。教授评职称、申请项目经费等,都需要论文,这是一个生态体系。现在我们把科学家当成一种职业,是职业就会有生存的问题,有效益的问题,有利益最大化的问题,所以这跟其他行业没有本质区别,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第二,要建立教授和企业的真正联系。我们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我们实施了“蓝火计划”。教育部从2008年开始提出,2009年开始试点,2010年正式实施,每年确定几个中等城市,针对地方的特色产业进行实施。比如,这个地区的特色产业是电线电缆,我们就把全国高校研究电线电缆专业的教授集中起来,给企业会诊,教授有什么相关研究成果在企业来进行转化。比如,另外一个地区以陶瓷产业为主,我们就把全国研究陶瓷专业的教授集中起来,针对企业的问题提供咨询,教授有陶瓷类的成果也在当地企业进行转化。这种做法能够使教授跟企业家建立真正的联系,非常有针对性,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真正把科研的论文导向变成为问题导向。
    第三,大范围展示高校科技成果。目前,全国有几个重点的展会,比如上海的工博会,北京的科博会,深圳的高交会,福建的“6·18”,等等,都能够展示我们高校的科技成果。另外,我们设立大学科技园,这也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起着孵化器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在省市及地方企业设立科技特派员,专门收集企业的需求,把学校的成果介绍给相关企业,建立沟通渠道。另外,我们还想设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这个正在跟财政部门谈。我们想重点扶持一些高校企业上市,就是高校成果转化做得比较好的企业,积极作上市准备。此外,结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设立高校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