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京大学在有机功能半导体材料中获进展
2011-06-15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3) 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在可见紫外光区的强吸收,还将该类一维有机纳米器件加工成高效率紫外检测器。他们开发的以苯并二噻吩为核心周边稠合烷基取代芳香环的大平面分子除了可以在一般的条件下容易的生长形成一维微纳米结构,用于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够通过一维结构的相互作用组装成更为高级的三维结构,包括类似于花冠状的结构和球状结构。可以此高级结构为基础加工薄膜获得具有独特表面特性的功能膜。实现了荷叶-玫瑰两种超疏水结构的转换。另一方面,实现了高灵敏度的TNT炸药气体检测。(Chem. Eur. J. 2010, 16, 7309-7318; Langmuir 2010, 26(7), 5213–5216.)

  (4)通过将一维高迁移率材料与体相有机薄膜共混的方式获得有机纳米结构——薄膜杂化器件,并大大改善了OLED器件的效率,该项研究还进一步应用于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基于修饰的稠环结构,获得了可以自主实现从主体材料中分离,形成规整纳米纤维的结构。利用该种结构,得到了有机高分子和有机纤维的溶液加工而成的复合膜,并利用纤维本身较高的空穴迁移率和与高分子良好的界面接触,有效地改善了薄膜载流子传输的平衡,大大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效率。(Adv. Mater. 2008, 20, 964–969.)该文章被当月的SPIE作为重要新闻进行引述。文中指出该类新颖的有机纳米复合薄膜将会成为未来提高有机半导体特性的重要方法。

  自2007年来,基于以上成果,共发表影响因子IF > 4.0的文章三十余篇,其中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7篇,《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4篇,《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1篇,《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1篇封面文章。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