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春礼受访谈中科院打造人才“宜居”新环境
2011-06-15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构筑人才“宜居”型创新生态系统
 
“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最关键的是得到最优秀的人才,然后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事。科研管理者要尽量少管具体的科研项目,就是要集中精力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白春礼在他履新两周时召开的中科院人才座谈会上如是强调。
 
这也可以用构筑人才“宜居”型创新生态系统来概括。这一生态系统当然还包括科技资源的投入、效率配置、制度配置等科技创新的软环境“土壤”。
 
白春礼指出,要取得“创新突破”,做出国际一流的重大科研成果、造就世界级的领军人才,需创造更具活力的科研“软环境”。
 
不过遗憾的是,与国际上相比,我们的“软环境”的差距比“硬环境”的差距要大得多。
 
白春礼表示,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成长,最关键的就是简政放权,解决软环境的差距问题。
 
知易行难!目前,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活动时间减少就是构建软环境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纪委驻中科院纪检组原组长王庭大,在对全国4个领域11家科研院所的374位科学家调查后发现:44.1%的调查对象作研究的时间只占正常工作时间的1/2;16.5%的调查对象的科研时间只占工作时间的1/3甚至更少。
 
另外,90.6%的调查对象认为,除科研外的其他工作时间主要用在争取项目上。因此,不得不加班搞科研。许多课题组长说,他们只能在8小时之外找回自己的科研时间。他们甚至自嘲为“周六周日业余兼职科学家”。
 
困难并不能阻挡中科院改革的决心。在不同场合,白春礼都坚决表示:“一定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一线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时间不少于4/5!”
 
白春礼还表示,中科院构筑人才“宜居”型创新生态系统,还要保证研究所所长有足够的资源进行科研部署,保证对科技前沿交叉领域具有变革性和突破性项目的稳定支持,保证对国家经济和国家安全方面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项目的持续支持;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科研环境,加强科学目标导向的自由探索……
 
中科院党组已经要求院机关有关部门拿出具体的方案,以保证这些战略构想得以实施。不仅如此,据了解,中科院有些研究所已经开始了相关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
 
“我们还需要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封闭模式,鼓励既联合又竞争的团队协作;从全局的高度,有计划地部署以人才驱动为主的前沿探索项目,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协作攻关项目,以问题驱动为主的创新突破项目,充分发挥科学院学科布局和人才队伍的综合优势。”在接受采访时,白春礼逐一剖析。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并没有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已经开始探索并实施。
 
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不少研究所领导在发往院长信箱的邮件中表示,尽管改革艰难,但要打造一流研究机构,为人才创造“宜居”新环境必须迈出这一步伐。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在中科院人才座谈会上,一位青年科学家表示:“有国家有关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有中科院新任领导班子的战略性规划,有创新机制的保障实施。中科院一定能打造‘宜居’的人才环境。”
 
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
[上一页]  [1]  [2]  [3]  [4]  [5]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