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春礼受访谈中科院打造人才“宜居”新环境
2011-06-15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为青年人才打造“宜居”环境
 
顶尖科技人才是将和帅,青年人才是骨干和生力军,而技术支撑队伍也是中科院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目前35岁及以下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2.0%。
 
技术支撑队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保障作用。中科院启动实施“支撑人才培养计划”以来,结合院所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大科学装置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的需要,通过引进急需的杰出技术人才、稳定现有的关键技术人才,表彰技艺精湛的技术能手等措施全面加强对技术支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迄今为止,已引进杰出技术人才17人,遴选现有关键技术人才31人,给予相应的支持;奖励技术能手20人。这些对中科院技术支撑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可能还未来得及被公众熟知,但这一支撑计划或将是中科院青年人才培养和发展带到新的高度的重要步骤。
 
“青年促进会”是为了落实“创新2020”相关人才举措,全面提升中科院3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具有较高思想品德、善于把握科技前沿、能够带领团队进行自主创新的新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
 
通过为会员提供科研活动与培训支持、组织会员学术交流合作等方式,青促会将提升培养青年人才,尤其是交叉型青年科技人才的力度。
 
中科院人教局有关领导表示,会员入会后每年将获得10万元专项经费资助,主要用于学术交流、科研活动、培训与个人补贴等方面。
 
首批青年促进会共有来自107家院属科研机构的340位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选,并由全体会员投票选举产生了理事会成员15人及分学科领域的交流活动小组。
 
白春礼透露,这仅仅是中科院打造人才“适宜环境”的其中一项计划。中科院还在积极谋划“冠名研究员”计划。此举是为了吸引社会资源,资助中科院和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冠名研究员”在国外科研机构,尤其是高校中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国内,中科院还是首次尝试。
 
中科院对青年人才的关注和支持不仅体现在科研上,而且体现在帮助解决生活和后顾之忧上。
 
3月23日,中科院青联、院团委联合向院属55个京区单位团委下发《关于做好青年骨干生活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并对这些单位45周岁以下在职员工的生活需求进行调研。并收集到来自42家单位的3270份调研数据。
 
调研数据不容乐观。参加调研的3270名青年中,租借住房的比例达59%,其中,35岁以下比例达66.4%。已婚青年半数以上(50.1%)仍租借住房居住。很大比例的年轻人分散居住在黄村、香山、回龙观、通州等处,交通与时间成本较高。
 
此外,参加调研人员共有子女数量为1647名,其中,年龄在15周岁以下的为1569名,比例超过95%,平均年龄约为4.2岁。另外,因无固定住房而暂时未婚或未育的青年不在少数,均已届婚龄、育龄。预计未来五年,中科院将迎来 “婴儿潮”时期。
 
这些问题引起了白春礼和中科院党组的忧虑。白春礼指出:“不断产出重大成果,不断培育造就高端科技人才或团队,精心培育青年后备人才,都要求必须创造必要条件和环境,支撑科技人员专心致研。”
 
3月18日,在与北京市领导座谈时,白春礼向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提出,希望能在缓解中科院职工住房和子女入学困难方面,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的重点支持。
 
白春礼希望:在人才用房建设上,地方政府能够开辟绿色通道,支持中科院盘活自有资源,自主建设保障房等。在中关村、奥运村、亚运村地区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优质中小学,开设国际化特需班。
 
此举得到北京市领导的积极回应。
 
这仅仅是中科院打造“适宜”环境的计划的第一步。
 
白春礼指出,在思想上,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支撑服务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围绕“创新2020”深入思考支撑服务体系的基础保障和筑“巢”引“才”作用,着重解决房子、孩子和“身子”(健康)问题。这被中科院人亲切称为“3H”(Housing、Home、Health)计划。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