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出台
2011-06-1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为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近日,河南省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总体科技发展水平达到中西部地区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年专利申请量超过3万件,取得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力争在主要领域缩小差距,在优势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局部领域实现突破;初步建设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河南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不竭动力。
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河南省科技发展的八大目标:
一是突出战略重点,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突出重点,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最大限度地整合集成科技资源,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解决全省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引领先导产业的形成发展。
二是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丰富发展创新载体,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农民创新组织互为补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围绕新能源、生物及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兴高新技术先导产业;围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工业主导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推动工业主导产业振兴升级,实现大中型企业关键装备、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围绕资源能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信息化等基础产业领域,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基础产业。
四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支撑工程,继续加快小麦、玉米和水稻等新品种选育,并加快实现产业化和换代升级,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提供支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及土壤、水等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基本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是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加强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研发,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以科技创新促进生态省建设,为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使科技创新更多地惠及民生。
六是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为科学发展和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力争实现全省院士培育工作实现新突破;凝聚一批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专家;建设一支综合素质硬、专业贡献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明显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15年,逐步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七是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步伐,建设一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3-5家省级高新区,力争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实现新突破。通过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聚集,培育一批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引导和促进全省产业集聚区走创新驱动型科学发展道路,提高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八是加强重点领域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根据《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优先领域和战略重点,统筹把握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需求,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超前开展研究,不断提升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通过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带动河南省优势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
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河南省科技发展的八大目标:
一是突出战略重点,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突出重点,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最大限度地整合集成科技资源,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解决全省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引领先导产业的形成发展。
二是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丰富发展创新载体,努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农民创新组织互为补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围绕新能源、生物及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新兴高新技术先导产业;围绕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等工业主导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推动工业主导产业振兴升级,实现大中型企业关键装备、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围绕资源能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信息化等基础产业领域,加快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基础产业。
四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粮食核心区建设科技支撑工程,继续加快小麦、玉米和水稻等新品种选育,并加快实现产业化和换代升级,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提供支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推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及土壤、水等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基本实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是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口与健康、公共安全、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加强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研发,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以科技创新促进生态省建设,为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使科技创新更多地惠及民生。
六是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为科学发展和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力争实现全省院士培育工作实现新突破;凝聚一批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国内外知名学者;造就一批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高级专家;建设一支综合素质硬、专业贡献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明显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15年,逐步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七是加快培育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步伐,建设一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3-5家省级高新区,力争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实现新突破。通过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聚集,培育一批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引导和促进全省产业集聚区走创新驱动型科学发展道路,提高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八是加强重点领域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根据《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优先领域和战略重点,统筹把握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需求,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超前开展研究,不断提升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通过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带动河南省优势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高超教授被授予“浙江大学‘十二五’优秀科技领军人才”称号 2016-05-09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荣获“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创新平台建设奖” 2016-03-22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举办“国家‘十二五’新材料发展规划”专题报告 2013-09-05
- 鹤壁市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建“河南省功能聚酰胺纤维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015-12-21
- 长春应化所与河南省科学院联合共建水性聚合物研究室 2012-06-21
- 201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 201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