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位校长眼中的高校行政化:是谁逼得我们“跑部钱进”
2011-06-0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基础研究是兴趣和科学规律导向,应用研究是问题和实践导向,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都很重要。但是一定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及规律去配置,前者更多的是学术圈子的配置,后者更多的是市场配置,但现状是行政在中间扮演了关键角色,行政可能是既不懂市场也不懂学术,使用不当会扭曲教育和科研活动。
 
资源配置永远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现在中国的资源配置最重要的是行政权力太大,又不能有效地控制,再加上缺乏监管,怨言很多,效果不佳。市场机制是一个不错的机制,因为市场是让竞争来作决定,而不是让行政命令来决定。在高校管理中,应注意利用市场机制提高高校自身的自律和动力。
 
大学现在是该有的自主权没给,该控制的又缺乏监管
 
记者:都说大学需要办学自主权,大学的自主权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好大学的自主权?
 
席酉民:现在大学的自主权并不小,只是大学的自主权界定不清楚而已,该有的没给,应控制的又缺乏监管。例如现在大学校长财权不小,却缺乏严格预算约束和监管。国家财政拨款使用比较随便,但本应自身决定的招生、专业、学位、职称等却需报批。
 
到底什么是大学的自主权?第一,你批准,我办学。怎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开多少专业、招多少学生、招生标准设定、怎么招生,都是学校的权力。
 
第二就是评审教授,现在我们实行的是国家教授,只有那些教育部授权的学校可以自评职称,很多学校要通过政府组织评审教授。但是实际上不同学校教授的差别很大,所以各个学校应该有权来自评教授。你在这个学校是教授,到那个学校可能只能做讲师。
 
第三是学位授予权问题,我们现在实践的也是国家学位,与教授相同,不同学校学位水平差异颇大,学位授予也应是各个学校的权力。
 
这些自主权可以通过行业自律,让市场来选择,市场本身有鉴别力。如果学校乱来,在行业里就没有地位了。比如“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你授了,但没人认你。
 
行政权力不是领导权也不是管理权
 
记者:学校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行政权力?该怎么规范它?
 
席酉民:“去行政化”实际上是个矫枉过正的说法。从大学的组织管理来讲,大学既需要行政权力,也需要学术权力。只是目前在中国的高校里面,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错位,行政权力过多介入了学术的判断,影响了学术的公正性。因此,不应当简单讲“去行政化”。
 
从理论和实践上讲,行政的权力对现代大学的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明确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界限。涉及学术判断事项就交给学术权力,比如评学术职称,判断这个人的教学质量、水准,处理学生和教师的学术纪律问题这都是学术范畴,行政权力不要介入。
 
什么时候动用行政权力?行政体系的职能是支持和服务,学术体系的特征是自由活动、自由探索、静心研究。行政权力就是利用你手中的权力和资源给学术创建友好的、高效的支撑和服务平台,不是领导权也不是管理权。运用行政权力保障这个支持系统能有效支持学术活动,而不能拿这个权力直接去领导和管理学术活动。
 
现在国内高校大都是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也有不少学校为加强学科互动合作尝试大部制,即成立人文社科学部、医学学部、工学学部或者理科学部等等,在中国行政化氛围较浓的环境下,这种跨学科的效果往往难以实现,反而将学校三级管理演变为校、部、院、系四级管理。这种过分纵向层级的官僚体系,强化了行政权力的作用,更适合于生产制造厂,而与知识工作者和知识组织格格不入。
 
在现代网络技术推动下,未来的大学最重要的不是简单地去教书,而是创造一个无形的研究和学习的平台以及学术共同体。这个平台能够把学校与世界对接,可将世界的教学、科研资源融合进来,让各个领域里面的教授和学生能以学术共同体的方式一起互动,能形成学校和社会互动共生的生态。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