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成果量化评价小试牛刀 专家评说“科技通则”
2011-05-11  来源:科学时报
 
为什么不能炒一炒科技?
 
1984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二研究所决定从太原迁到杭州时,可能并没有想太多。后来,不知是浙商成就了五十二所的光荣,还是五十二所给浙江带去了更多的财富,总之现在的五十二所不但坐拥500亿市值,更已经多年稳居国内安防产业的头把交椅。
 
而五十二所所长陈宗年,最爱挂在嘴边的两个字,就是“市场”。
 
“技术创新的最终检验就是市场。我们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对科技成果评价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在用各种方式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陈宗年说。
 
在科技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陈宗年,当然嗅到了科技成果巨大的市场潜力,不过他一直苦于找不到一块像样的试金石。
 
这时,“科技通则”里技术增加值的概念击中了他。“科研成果能用价值来衡量了,这对人们的激励是显而易见的。”陈宗年说。
 
缺失的那一环找到了,剩下的事情都是陈宗年熟悉的。他提议成立一种技术交易所,来体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这种交易所不同于物物交换的资本市场交易所,还需要形成一定氛围,需要中介或炒家。”
 
在过去的岁月里,浙商凭借着敏锐的嗅觉、敢为人先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优势。可在陈宗年看来,现在浙江的现状是手握着大量的资金财富,但又面临着痛苦的转型期。许多企业家甚至亲自跑出去找技术,可盲目找回来的东西却又弄不懂,不会用。
 
“浙商对技术的渴望非常强烈,但他们要技术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走向市场。”陈宗年说,“浙江人会炒东西,与其炒房、炒股票、炒盐,炒炒科技行不行?”
 
可“科技”这两个字眼,对许多人来说实在太高深莫测,不像房子和股票,只要买进来再卖出去就可以了。
 
幸而“科技通则”及时出台,把科技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量化了。“通则把科技简单化,4比3大,这谁都看得懂,商人也自然就会去炒了。”陈宗年解释称,他的愿望是把浙江变成科技流动的集散地。
 
“我们一直讲科技要宣传,但仅仅宣传是不够的,要适当炒一下,给社会一定的预期。”参加座谈会的一位人士表示。
[上一页]  [1]  [2]  [3]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